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平利县三阳镇:铺就“致富路” 心系众乡亲

在三阳镇连绵起伏的茶山之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查看茶树长势,时而与茶农细细交流采摘技巧,时而在茶厂里督查品质——他就是平利县三阳镇人大代表、兰家垭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见鹏。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以茶为媒、以农为本,深耕三阳镇茶产业发展,用实干与担当铺就了一条“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脱贫增收路,让清香的茶叶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只有把产业真正做起来、做扎实,乡亲们的增收路才稳当,致富的好日子才长久!”李见鹏的话语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铿锵、直击人心。作为村里人人信服的致富带头人,更作为肩负群众期盼的乡镇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带富乡亲”的责任刻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在实处。这些年,他敏锐抓住三阳镇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又积极对接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敢为人先兴办翠茗涧茶厂;为打破“好茶难出深山”的困境,他再投心力新建标准化绿茶生产线,从鲜叶筛选到加工工艺全程严控,从源头提升茶叶品质,让藏在深山的“生态好茶”,有了走向广阔市场的过硬品质支撑。

李见鹏

(李见鹏在翠茗涧茶厂里督查茶叶品质)

为进一步做大茶产业“蛋糕”、拓宽乡亲们的增收渠道,李见鹏始终以“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主动作为,积极响应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号召,毅然扛起扩大产业规模的重担。他不仅自掏腰包,率先拿出100万元投入建设标准化茶厂,更着眼发展集体经济,主动上门对接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功吸纳100万元入股资金,每年带动村集体分红新增10余万元,将分散的村级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共促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此基础上,李见鹏精准瞄准茶叶资源利用率低的痛点,新引进大宗工业原料茶生产线设备——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三阳镇1.9万亩茶园的潜在价值,让过去“卖不上价、零散难销”的茶叶资源实现高效转化,更推动当地茶产业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延伸,补上了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如今,这条充满活力的新生产线已成为乡亲们的“增收线”,直接带动周围2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突破1000元。这份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效,让“一片叶子富一方人”的美好愿景,稳稳照进了更多乡亲的日常生活,也让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在茶香中愈发浓厚。

在三阳镇,李见鹏的担当不仅体现在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上,更渗透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镇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察民情、解民忧”当作履职的“必修课”,在带领乡亲们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的同时,从未忽略群众身边那些看似琐碎却关乎幸福感的“小事”。李见鹏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一老一小’关爱号召,走村入户时,总把“听民声、知民情”放在首位——他常常拉着群众的手唠家常,主动询问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心头的烦心事,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吐槽”,也会认真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家后,他会逐件梳理群众诉求,仔细筛选出茶园灌溉、道路通行、产业发展等重难点问题,反复琢磨解决方案,再用心撰写成条理清晰、建议具体的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向镇人大提交。任职以来,他先后提出《关于全面落实大豆种植的建议》《关于推进三阳集镇道路及桥梁提升改造的建议》《关于加快“三双路”建设的建议》等10余件高质量建议,每一件都紧扣群众需求,每一条都承载着为民解忧的初心。

程远明慰问

(李见鹏慰问困难老人,为老人送来节日祝福及物品)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