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巴,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或因年代变迁、信息遗漏,或因长年漂泊、记忆模糊,成了没有户口的“隐形人”。一本户口簿、一张身份证,对他们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证明,更是回家的钥匙。
近日,镇巴公安持续为多名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补录手续,用责任与温情,照亮他们的归家之路。七旬漂泊者,七十载归乡梦 一位古稀之年的流浪老人,被县救助站救助时,身上没有任何证件,系统中也查无此人。面对年迈多病、记忆模糊的老人,城关派出所的民警接函后,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寻根”之旅。 他们一次次走访老人曾出现的地方,从老人模糊的只言片语中拼凑线索;他们向多地公安机关发函协查,如同拼图一般,艰难地复原着老人断档的人生轨迹。 “这是个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一位民警感慨道。 经过数月的努力,老人的身份终于得到确认,符合户口登记条件。当崭新的户口簿交到老人手中时,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微微颤抖着。随后,民警又为他办理了二代身份证。自此,吴大爷真正告别了“隐形人”的身份,迎来了享有医疗、养老等公民权益的新生活。
三十年“黑户”,落户在望暖人心 在简池派出所,年近七旬的魏某某站在镜头前,拍下了多年来的第一张身份证照片。尽管户口尚在最后审批阶段,但他知道,自己即将结束长达三十年的“黑户”生涯。 早年因疏忽未及时办理户籍,魏某某成了一名“黑户”。如今年事已高,失去劳动能力的他决定返乡,却因没有身份证明而寸步难行。 了解情况后,简池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一组人员辗转联系海南、郑州、汉中三地救助站,核实老人漂泊轨迹;另一组人员深入村组,走访老人当年的邻居亲友,翻阅发黄的档案资料,一点点拼凑、核实身份信息。 “材料已经上报,程序正在走,基本没有问题。”民警耐心地向老人说明进度,“我们陪您一起等这个好消息。” 听着民警的话,魏某某眼含热泪:“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让我在晚年有了盼头。”
七旬还乡者:告别漫长“黑户”生涯 “我终于有户口了,再也不是黑户了,太感谢你们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紧紧握着崭新的户口本,激动地说道。 这位生于1949年的老人,自1993年离开家乡后长期漂泊在外。如今重返故土,补录户口成为他安享晚年的首要难题。民警们四处走访,跨地协调,历时三个月,终于核实清楚他的出生事实,为他结束了漫长的“黑户”生涯。
窗后是职责,窗前是人生 一本薄薄的户口簿,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法律身份,更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一位游子的归乡情。 从“无户”到“有户”,从“流浪”到“安家”,户政窗口虽小,却见证了无数人生的转折与团圆。镇巴公安用一次次耐心的走访、一份份细致的材料,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化作了照亮群众归途的温暖之光。(熊文凯、陈麟)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