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穿过重叠的山岚,轻轻洒落在韩城市板桥镇的沟壑间,花椒树上挂满了红玛瑙般的果实,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片充满山区特色和田园风情的土地上,韩城市公安局板桥派出所的民辅警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他们将群众的“烦心事”视作心中的“上心事”,在日常生活中守护着一方安宁。
田间地头的“及时雨”
“张叔,您先消消气,地界的事儿咱们慢慢捋清楚,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没必要为这事伤了和气。”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九月天,板桥派出所的民警张安昕蹲在花椒地旁的田埂上,手里拿着一把刚摘下的花椒,正耐心调解两户村民因花椒地边界引发的纠纷。
板桥镇多山地,花椒是村民的“钱袋子”。每年采摘季,因地界和用工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9月5日,村民张某发现自家花椒树被相邻种植花椒树的李某的旋耕机蹭断了几棵,两人从口角升级到差点动手。接到报警后,张安昕带着辅警毋国龙迅速赶到现场。他们跟着二人到地里查看情况,又找来村里的老支书,对比多年前的分地记录一点点核实。经过两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在张安昕“把话说透、把理摆清”的努力下,李某主动提出赔偿损失,张某也表示不再追究,两人还相约第二天一起去镇上买新的花椒树苗补种。
这样的场景在板桥派出所屡见不鲜。针对山区纠纷多与土地和农事相关的特点,派出所创新了“田间调解”模式,将调解室搬到地头、晒场。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6起,调解成功率达98%,较去年提升了12%,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山路上的“平安符”
“派出所吗?我在山里迷路了,雨大雾大,完全找不到下山的路……” 9月17日19时30分,板桥派出所接到报警:孙某当日下午独自前往板桥镇猴山方向采摘野果,因突降大雨、山中起雾,在返回途中迷失方向。
接警后,所长冯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警力及群众共计30余人开展救援。由于山区通信信号不稳定,无法精确定位,救援人员通过地形分析和电话沟通,划定了大概搜救区域。四支搜救小队由熟悉地形的基层干部和民警带队,从猴山向四周展开拉网式搜索。
深山老林中荆棘密布,连日雨水让山路变得泥泞难行。民警持续与孙某保持电话联系,通过引导其高声呼救、用手电光指示方位等方式,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在猴山东南方向约1.8公里处的密林,救援人员找到了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孙某。此时气温已降至12摄氏度,孙某因长时间淋雨已出现失温症状。救援人员立即为其换上干衣服,提供热水和食物,护送其下山。
经急救人员检查,其身体状况良好。民警随后联系家属将其接回,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针对山区旅游迷路警情多发的情况,板桥派出所创新推出“山区救援三联机制”:一是与消防救援、医疗急救建立联动响应机制,确保15分钟内集结救援力量;二是开发“山区应急导航系统”,在信号薄弱区域布设定位标识物,提升搜救效率;三是组建“山区巡防队”,由熟悉地形的村民担任向导,定期巡查重点区域。今年以来,已成功救援迷路群众9人次,搜救成功率达100%,被群众誉为“深山里的平安守护神”。
炕头上的“宣传员”
“婶子,您看这宣传单上的案例,就是有人假装客服打电话,说您买的鞋子有问题要退款,其实是想骗您的银行卡号呢!”在板桥村村民雷淑敏家院子,民警党晓波正用当地方言讲解反诈知识,气氛像走亲戚一样亲切。
板桥镇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对新型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弱。板桥派出所结合山区特点,组建了“帮帮团”宣传队。民警带领“帮帮团”成员,带着印有本地案例的宣传单和反诈画册,趁村民农闲时上门唠家常、讲防范知识。针对花椒收购季易出现的合同纠纷,他们还联合司法所开展了《花椒交易法律指南》集中宣传,在收购点设立法律咨询台,今年已帮助村民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在板桥派出所所长冯伟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以来,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40%,行政案件结案率80%,化解纠纷46起,“帮帮团”宣传队开展宣传28场次,覆盖群众230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烦心事”56件,收到锦旗4面……图片
夕阳西下,板桥派出所的民辅警又开始了夜间巡逻,手电筒的光束在山间穿梭,与家家户户透出的灯火交相辉映。“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能让山里的乡亲们过得踏实、舒心,我们的奔波就值了。”所长冯伟的话,道出了全体民警的心声。在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乡土温情的土地上,他们用坚守与担当,把“烦心事”化解在萌芽,让“安心事”铺满乡间小路。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