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吴起城管: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吴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深入推进“721”工作法,以暖心式的服务,亲民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执法,打出“服务+管理+执法”的组合拳,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日益规范,让城市管理力度与温度并行。

IMG_256

主动作为,厚植为民惠民情怀,“70%靠服务”

9月15日上午六时许,吴起县石油小区门口两侧的早市已是一派热闹景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落,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自家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有那热气腾腾的早点铺子,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与脚步。人群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井画卷。

而到了晚上七点,暮色未沉,霓虹已然,位于城区的城豪湾、刘渠子、二中、开发区、后大桥等处的夜市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又开启了忙碌的夜生活。

在微凉的秋风中,烤架上滋滋作响的羊肉串腾起白烟,沸腾的羊蹄汤锅咕嘟作响,孩子们举着刚烤出的鱿鱼在光影中追逐嬉闹……。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热辣鲜香的羊肉串、滋滋翻滚的烤鱿鱼、让人垂涎的串串……夜幕下的吴起夜经济圈“烟火气”四溢,不少摊主早早 IMG_256 就位,备好各类食材,铺好防油垫,并用彩灯装点摊位“门面”。在这幅“夜游、夜食、夜购”的夜经济图景里,身着城管蓝的执法队员认真巡查,文明劝导,默默守护着吴起城区的人间“烟火气”。

近年来,吴起县城管局聚焦民生需求,实施流动摊贩“安家工程”,大力规范城区夜市管理,优化夜市设置,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城市绿地和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为流动摊贩找一个固定的“家”。据了解城管局以“一点一策、一街一策”治理模式合理设置夜市摊位13处、水果和农副产品临时摊位10处、早市便民市场2处,共计临时摊位184个,促进夜经济向好发展,实现城市烟火气与城市幸福感融合并存。

设置便民疏导点,为流动摊贩找一个固定的“家”。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病”,更有效激活了城区夜经济活力。如今,规范后的摊点群让城市在整洁有序中焕发新生机,周边居民生活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的良性互动。

吴起夜晚的热力图上,是炒粉的香气、摊主的笑脸,以及漫步夜市时那份踏实的安全感。当城市学会在烟火气中嵌入治理智慧,在热闹喧嚣中注入人文关怀,方能让“夜间经济带”成为照亮民生、温暖人心的坐标。

IMG_256

织密网络,提升服务群众能力,“20%靠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吴起县城管局实行“一点一策”“一街一策”的管理模式,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采取徒步执法与定点值守、日常管理与错时执法相补充的方式、综合治理和专项提升相结合的模式,以特殊时间点为抓手,针对辖区早晨、夜间时段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影响环境和人行道秩序问题,提前守点引导,防止出现黎明前、黄昏后的“马路市场”;以重点行业为突破口,针对辖区水果店、电动自行车经营店占道经营问题,组织相关中队、业务科室约谈部分重点占道经营商户86户,从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和宣传,传导压力,引导商户不断提高法治意识。

吴起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刘志旗说:我们以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网格化管理在市容管理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之前大多采取突击集中整治方式,整治过后容易反弹,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后,我们在全面巡查的基础,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也避免了推诿扯皮的现象,管理长效化得到了真正体现。

IMG_256

法理相融,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10%靠执法”

在市容环境提升过程中,城管局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力求通过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使当事人主动改正违法行为,但对屡教不改的行为仍然严格进行依法查处,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今年以来,针对某住宅小区内存在私搭乱建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城管局成立执法工作组,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明晰权责,通过上门与当事人耐心沟通,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今年通过采取现场办公、会商研判、联合执法等方式,对该小区在建违法建设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拆除,以铁腕整治的决心和作风切实维护了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今年高考期间,城管局接到市民反映,有项目工地存在夜间施工行为,执法人员随即对各工地进行夜间巡查,发现该项目工地仍在夜间作业。执法人员立即要求其停止施工接受调查处理,因施工单位在中高考期间无视法律规定、中高考停止施工的相关通知和考生利益,在执法人员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情节严重,遂按照法定程序对其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IMG_256

吴起县城管局以“721”工作法为指引,将服务、管理与执法有机融合,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增添绚丽色彩,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用行动诠释着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城市管理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刘东旭)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