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桌,几条板凳,干部村民团团坐。在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形式朴素的“院坝会”正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精准传递政策、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连日来,各村的院坝里夜话声声,安全知识、邻里公约、致富门路在轻松氛围中深入人心。
“院坝会+安全课”,筑牢平安基石树新风
“张大爷,明天有暴雨,我们带您去住在防汛集中安置点!”“李大姐,天热了,千万看好娃别下河!”入夏以来,防汛防溺水成为各村、社区院坝会的重点议题。干部们不讲官话套话,而是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语言讲解避险要点,发放印有紧急联系方式的“防汛联系卡”。袁家庄村民刘大哥在会后发现房屋轻微漏雨,一个电话,袁家庄村村支书陶文合协同包村干部迅速到场协助解决。“院坝会不光讲知识,真能解难题!”刘大哥赞道。这种面对面的安全宣教,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引导大家自觉排查隐患、邻里互助,将“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共同守护家园平安,夯实了文明乡风的平安基石。
“院坝会+新风约”,破旧立俗扬新风
“现在办个喜酒,没个几十桌都觉得没面子,压力太大了!”“老人走了,流水席摆好几天,又花钱又耗神……”在袁家庄社区的院坝会上,村民们围绕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攀比的现象,纷纷道出了心里话和实际负担。街道、社区干部敏锐抓住这一移风易俗的关键点,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组织大家细算“人情账”和“浪费账”。
干部们分享了邻村“婚事新办”的榜样:一对新人用简约温馨的公益婚礼替代豪华宴席,省下的钱用于蜜月旅行和家庭建设,赢得满堂祝福;同时,也讲述了“厚养薄葬”的典范故事,强调老人在世时尽心奉养、常伴左右,远比身后大摆排场更有意义。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干部拿出了《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倡导“婚事新办简办、丧事厚养简办、杜绝盲目攀比”。
“这个倡议好!省心省钱又体面!”村民陈大叔率先响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深感人情负担重的村民纷纷在倡议书上郑重签下名字,承诺从自家做起,抵制铺张浪费。李阿姨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不办风光点怕人说闲话,现在明白了,孝顺在平时,幸福在简单,大家约定好了都这么办,风气自然就好了!”如今,社区内红白事比排场、讲阔气的风气明显转变,节俭、文明、温情的新风尚逐渐深入人心。院坝会成为凝聚共识、破旧立新的平台,让崇德尚俭成为乡村文明最动人的底色。
“院坝会+致富经”,激发动能促新风
在东岳殿村,院坝会变身“政策宣讲+经验分享会”。街道巩固衔接干部带着小额信贷宣传单,邀请成功增收的王大叔现场“现身说法”,细算“致富账”:“政策好,最多能贷5万元还没有利息,可以放心种植猪苓!”干部们同步详细介绍小额信贷政策,涵盖申请流程、贷款金额、贴息方式等。脱贫户张婶当场提出种植天麻意愿,第二天村干部便入户协助其申请贷款。院坝会有效激发了村民依靠政策、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点燃了发展产业的热情。这种“扶志”与“扶智”的结合,不仅铺就了增收路,更在乡村播撒了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文明种子,为乡风文明注入发展动能。
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院坝会’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政策落地、服务前移的‘最后一米’”。它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问题解决好,在密切干群‘鱼水情’的同时,持续播撒平安、勤俭、奋斗的文明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颜一新)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