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檐角风铃轻响,唤醒沉睡的民间记忆,壁画中的哪吒故事跨越时空,在潼关县寺底村的烟火人间里绵延不绝。在潼关县太要镇寺底村,一座承载着千年传说的哪吒庙静静矗立在寺底河西岸,庙门外的石狮子凝视着来往人群,墙上“丹凤朝阳”和“龙冲云天”的壁画色彩明艳,殿内壁画描绘着哪吒闹海的传奇故事。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寺底村干部和文化传承人的带领下,实地走进这座讲述着千年故事的庙宇,为这一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守护力量。
古迹溯源,民间信仰的文化结晶
在潼关县寺底村,哪吒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更是融入村民血脉的精神图腾。相传古代此地曾遭受严重旱灾与邪祟蜈蚣精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在哪吒显灵庇佑后,百姓战胜了灾难,于是村民修建了这座庙宇世代供奉。现存庙宇由台胞杜善政先生于1993年在原址捐资重建,寄托着一方百姓对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质朴祈愿。走进这座庙宇,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现存庙宇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殿中央供奉着脚踏风火轮的哪吒三太子塑像,栩栩如生,殿内壁画以绚烂色彩描绘哪吒闹海、斗战龙王等经典场景,门外雄踞一对威猛石狮,墙面装饰“丹凤朝阳”和“龙冲云天”等吉祥图案。
“每年农历重要节日,村民自发前来祭拜,献上时令鲜果和手工面点,庙前香火袅袅,寄托着村民对平安丰收的期盼。”哪吒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李老师如是说。这种祭祀活动已成为当地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寺底村哪吒传说”成功申报为渭南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潼关县19项非遗瑰宝之一,它与潼关肉夹馍、潼关古战船等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潼关丰富的文化基因库。
检察亮剑,法治守护的坚实屏障
检察干警在寻访过程中,发现庙内地面杂草丛生,壁画和彩绘有不同程度的颜料剥落、色彩淡化等损伤。传承人告诉检察干警,由于庙内缺乏专业文保人员,日常维护仅靠村民自发组织,保护力量薄弱,甚至出现过文物被盗走的情况。
面对哪吒庙保护困境,潼关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文物保护检察职责,打出机制构建+法律宣传+公益诉讼的系列“组合拳”:在机制构建方面,落实院党组要求,将检察监督履职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切实肩负起持续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检察责任,构建“一遗产一档案一保护方案”机制,针对哪吒庙寻访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档案,制作保护方案。在法律宣传方面,检察干警积极与寺底村干部联动协作,定期开展普法宣讲,加强对周边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协同寺底村探索发展“非遗+旅游”特色产业路径。在公益诉讼方面,检察干警将寻访中发现的管理问题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进行审查,必要时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责任部门能动履职。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哪吒庙的文物保护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从守护一座哪吒庙,到编织一张覆盖全县文化遗产的法治保护网,潼关县人民检察院的“寻保传”之路,正朝着更深、更实、更远的方向坚定迈进。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珍贵的记忆传下去,是潼关检察履职融入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对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文明根脉的庄严承诺(周迪)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