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宜君县太安镇:探索庭院议事模式 延伸民生服务触角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议事协商工作质效,宜君县太安镇榆树湾村积极探索庭院议事模式,延伸民生服务触角,把村级议事会搬到庭院里,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议事协商活动,把村民的“金点子”转化为治理智慧,绘就乡村治理同心圆。

“在我院里议事,我信心就足了,就敢说了。”榆树湾村村民坦言。

凡事“有商量”,提升治理参与度。议事庭院以“因事而设、便利为先”为原则,打破了以往严肃的议事氛围,村民们可以零距离、面对面,在平时熟悉的庭院里畅所欲言。设在香菇棚边的议事庭院,保证了捡香菇的女工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推动了妇女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议事主持人对提出的诉求事项,按照“说、议、办、评”流程,可以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立即解决的,大家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及时记录在册,确保议事协商有序进行、有效开展。同时,在协商过程中,村干部现场解答政策,既提升了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议事庭院就是我村的情报站,村民有啥想法,地畔矛盾纠纷根源在哪,院里一说,村里马上就掌握了。”榆树湾村村干部表示。

遇事“好商量”,共筑和谐邻里情。通过将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等平安法治类人才纳入议事协商人才库,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及时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土地流转等引起的矛盾纠纷。在议事庭院里,原本因为地畔纠纷而剑拔弩张的村民,经过接地气、讲人情、公平公正的调解之后,话说开了、“气”理顺了、关系变和谐了。今年来,榆树湾村通过庭院议事化解矛盾纠纷10起,现场开展邻里互助、家风传承等故事分享2次,把文明乡风融入日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了邻里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路窄、院小,没有大的晾晒场晒玉米,大家都很着急。现在终于建好了!”榆树湾村村民激动地说起晾晒场的情况。

难事“细商量”,增强群众幸福感。为解决村民晾晒粮食场地问题,议事会委员和群众代表多次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就晾晒场用地规划、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后期维护等事项,开展多轮庭院议事,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空地修建晾晒场。将群众关切的重难事项纳入议事清单,通过“多商量、细商量”,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榆树湾村建成2300平方米的晾晒场,完成幸福院提升改造,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庭院议事集民智,共同协商促发展。下一步,宜君县太安镇将以榆树湾村庭院议事为样板,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打造庭院议事品牌,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为“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刘超)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