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坑洼了五六年,下雨天孩子上学摔过跤,收玉米时三轮车陷在泥里……”6月 16 日傍晚,在紫阳县瓦庙镇老庄村五组的院落会上,村民王大爷的话刚落音,周围响起一片附和声。党群连心网格队队员、镇干部苏源在民情纪实簿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这场院落会最实在的注脚。
这场院落会后,老庄村支部书记、党群连心网格队队长彭强与队员回村整理民情记录时发现,三组、四组此前的院落会台账里,同样提到了这段 “晴天扬灰、雨天泥泞” 的土路。“以前是‘各说各的愁’,现在通过对比台账,才发现大家‘愁的是同一条路’。” 网格队员苏源拿着汇总后的电子表格说。原来,老庄村委会至各组的土路早已是全村共同的 “心病”,只是分散在不同院落会的诉求里,直到 “六个一” 工作机制下的网格比对,才让这个共性问题清晰浮现。
6月 17 日,紫阳县瓦庙镇老庄村党群连心网格队将连夜梳理的群众诉求台账呈送至镇政府。镇人大主席、老庄村联村领导程锐仔细核查电子表格时,注意到这条土路在多组记录中 “高频出现”。“群众等不起,咱们慢不得。” 他当即协调村两委对这一问题进行研判,确认其为全村共性民生难题后,迅速纳入待办清单上报镇政府。
6月 18 日,瓦庙镇政府例会的民情民意分析环节上,这份标注着 “老庄村各组共性诉求” 的电子表格引发重点讨论。“多条记录指向同一段路,说明群众的呼声已经很强烈了。” 镇政府当即决定:“立刻启动立项流程,全力推进道路改造。”
从 6月 18 日立项流程启动,到 7 月 24 日工程车轰鸣着驶入施工现场,短短 30多 天内,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高效完成。这条承载着村民多年期盼的土路,终于迎来破土动工的重要时刻。镇项目办主任覃建峰指着施工图介绍:“这条路预计工期 30 天,完工后能解决 3 个村民小组近 800 人的出行难题。”
在动工现场,看着挖掘机平整路面,老庄村三组村民李大姐难掩笑意:“以前赶场天要提前半小时出门,就怕路上耽误。真没想到,前段时间在院落会随口一提的事,这么快就有了动静!”
30 天后,这条水泥路将连通老庄村各组。而比水泥路更坚实的,是 “群众呼声有人听、民生难题有人管” 的信任。紫阳县瓦庙镇通过 “六个一” 工作机制,把 “院落会” 开成了民情听诊会,让 “网格队” 变成了民意直通车,用高效的响应速度证明:基层治理的温度,就藏在从 “呼声” 到 “行动” 的距离里。(陈浩轩 )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