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卫生健康

宝鸡市中心医院:昼夜坚守,只为守护生命的火种

日前,宝鸡市中心医院姜谭路院区、港务区院区重症医学科联手,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位严重外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命悬一线的患者,让生命的火种得以延续。经过治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已成功撤离ECMO,正在接受后续治疗。

IMG_256

9月2日19:50,患者魏先生因严重外伤被紧急送入该院姜谭路院区重症医学科。其伤势严重,肺部严重受损,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尽管医生已实施了气管插管,运用了呼吸机最高级别的支持,但患者氧合情况依然持续恶化,肺部无法完成最基本的气体交换功能,生命微光在极度缺氧中摇曳不定。

9月5日10:30,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玉强紧急组织全员大会诊。“患者肺功能已濒临衰竭,常规呼吸支持无法逆转病情,唯一希望就是启动ECMO!”张主任的话掷地有声。主管医生张洁群立即向家属详细解释ECMO治疗的必要性、原理、风险及预期效果。家属了解情况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据了解,ECMO俗称“人工心肺”,其核心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至体外,通过人工膜肺进行氧合,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暂时替代患者心肺功能,让受损的器官得以自我修复,为生命微光撑起一把强大的“保护伞”。然而,ECMO上机操作风险极高,对团队的技术协作、抗凝管理、感染控制及全程监护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IMG_256

时间就是生命!张玉强主任和杨帆护士长迅速集结了ECMO团队。畅毅平副主任、汪媛副主任医师与超声医学科张耀仁副主任医师共同为患者建立VV-ECMO通路。与此同时,ECMO护理小组也完成了管路预冲。

15:20,当暗红色的血液经膜肺转化为鲜红色回输到患者体内时,监护仪上令人揪心的血氧饱和度数值开始稳步上升,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接下来的五天,是技术与毅力的双重考验。

ICU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精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床旁,时刻紧盯ECMO设备的每一个运转参数和患者的每一项细微变化。医生精准平衡抗凝与出血风险,精心管理液体容量,全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利用ECMO提供的“窗口期”,积极进行受损的肺部治疗和康复。

在ECMO和呼吸机的共同支持下,患者不堪重负的肺部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复查结果显示其肺功能已出现明显好转。经团队全面评估,确认患者已满足撤机条件。

9月10日,在重症医学科团队的精准操作下,ECMO设备被成功撤离,患者完全依靠自身呼吸和调整后的呼吸机支持维持了良好的氧合状态。ECMO的成功撤离,标志着救治取得了里程碑胜利。9月16日上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成功拔除,给予鼻导管吸氧3升/分。

张玉强副主任表示,此例危重外伤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ECMO技术作为终极生命支持手段的巨大价值。ECMO不是终点,而是为患者创造重生机会的起点。科室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生命保驾护航。(供稿:宝鸡市中心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