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了院内首例冠状动脉内超声检(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眉县医院在冠心病诊断与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填补了眉县人民医院在该技术应用上的空白,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其主要显示血管腔的轮廓,仅能提供二维平面图像,对血管壁的结构、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评估存在一定局限性。而IVUS技术则被誉为冠心病介入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冠状动脉内,可以实时提供血管内三维影像,能够360度清晰显示血管壁的横截面图像,精确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识别斑块的性质(如钙化、脂质核心、纤维帽等),评估斑块负荷,判断狭窄的生理意义,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此次接受IVUS检查的患者为一名72岁男性,5月前因胸痛在外院行冠脉造影:LAD近中段弥漫狭窄8O%,RC4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90%伴钙化,远段至4PL开口管状狭窄90%,于RCA近中段置入支架2枚。术后患者一直按医嘱服药治疗,近几日频繁胸痛发作来内科就诊;冠脉造影提示RCA原支架内膜增生伴重度狭窄95%,后三叉狭窄99%,为明确支架内病变及后三叉病变性质、精确评估狭窄程度及指导后续治疗策略,心内科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决定为患者行IVUS检查。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纤细的IVUS导管精准送达患者冠状动脉目标血管段。实时清晰的超声图像即刻显示在屏幕上,不仅明确了斑块的位置、范围、性质,还精确测量了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等关键参数。根据IVUS提供的精准信息,医生对患者的冠脉病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据此制定了支架内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后三叉处植入DES支架;患者术后无不适,生命体征平稳,已顺利出院。
IVUS技术的成功引进和应用,是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它如同为心内科医生装上了“透视眼”,使他们能够“看清”冠脉内部的细微结构,从而实现从“造影指导”到“腔内影像指导”的精准化治疗转变,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该院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为区域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供稿:眉县人民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