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男,40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9年11月到二里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至今已在基层医疗一线坚守16年。
一、扎根乡野,把“医者初心”刻进泥土里
二里镇地处山区,辖区23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62%,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超3000人。16年来,陈辉的足迹踏遍了全镇23个行政村的每一个角落,对辖区内尤其是他所负责的东河村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用药、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群众一个电话,无论刮风下雨、半夜三更,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202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暴雨导致山路塌方,他接到电话:兴隆村78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奶奶因低血糖昏迷。他顶着大雨,从塌方地点绕小道走了10公里山路,用担架将老人抬到救护车上进行抢救,最终转危为安。事后李奶奶的儿子握着他的手说:“陈医生,您真是位好医生啊!”他却笑着说:“我就是咱镇里的‘120’,你们有急难,我肯定到!”
二、精研医术,让“小医院”有大作为
乡镇卫生院设备有限、人手紧张,但群众的需求却五花八门——从感冒发烧到心脑血管急症,从术后康复到慢病管理,陈辉始终坚信:“基层医生不仅要治小病,更要解难题”。为了提升诊疗能力,他坚持“白天看病、晚上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外科学》《急诊医学》等专著。2021年,他带着一股子“把技术短板补起来”的闯劲,主动申请到汉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进修,在手术室跟岗3个月,从清晨的医护晨交班到深夜的急诊手术台,从器械护士手中精准传递的麻醉器具,到监护仪上每一组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他像块浸满热情的海绵,把麻醉操作的规范流程、应急处理的实战经验、危重患者的监护要点,全吸进了脑子里、刻进了笔记本里。当他背着装满笔记的双肩包、带着磨出薄茧的手指,还有那句在心里焐得滚烫的“要让山里人手术不再疼”回到卫生院时,手术室的灯光似乎都比以往更亮了些。
三、医防融合,做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治病是下策,防病才是上策。”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队长,陈辉始终把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另一半战场”。他带领团队走村入户,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患者开展“一对一”健康指导。他每月固定两天带着血压计、血糖仪、健康宣传资料到偏远村开展义诊,现场讲解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活动开展以来,已覆盖8个村,筛查出高血压患者187人、糖尿病患者76人,许多村民感慨:“以前总觉得生病要进城,现在陈医生把健康送到家门口,咱可得好好听他的!”
16年,陈辉的白大褂洗得发白,笔记本写满了30多本,手机里存着2000多个患者电话。他说:“我不后悔留在山区,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我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二里镇,提起陈辉,群众说得最多的是:“陈医生是咱自家人,有他在,咱看病心里踏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医生的初心使命——不图名利、不慕繁华,只愿做山区百姓的健康守护者,让“小病不出镇”的承诺在群山之间落地生根。
兰文勇,男,执业医师,中共党员,系二里镇奎星村村医。二十余年来,他扎根基层,用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守护着山区群众的健康。
一、风雨无阻的”120″
在奎星村及周边村落,兰文勇的手机号就是村民们的“120”。2005年那个暴雨倾盆的夏夜,邻村张家1岁的孙子突发高热惊厥,老人颤抖着拨通了兰医生的电话。“您别急,我马上到!”挂断电话,兰文勇抓起药箱就冲进雨幕。5公里的山路在暴雨中变得异常凶险,他记不清摔了多少跤,药箱里的药品散落又捡起。当浑身湿透的他出现在张家门口时,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经过彻夜救治,孩子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这样的紧急出诊对兰文勇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据统计,他平均每月要出夜诊10余次,最远要到20公里外的村落。而对这些出诊,他常常分文不取,只说:”乡里乡亲的,应该的。”
二、十年坚守见仁心
2006年冬天,兰文勇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因工伤瘫痪在床的南郑县小伙。第一次上门诊治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酸:漏风的土坯房里,躺在潮湿的床铺上,家里连像样的被子都没有。
“小伙子,你放心,我一定把你照顾好。”这句承诺,兰文勇坚守了整整十年。无论刮风下雨,他每月定期上门为小伙检查、送药。记得有年夏天暴雨冲毁了山路,他硬是徒步三个多小时赶到小伙家里。看着浑身泥水的兰医生,小伙的家人抱着他感动的大哭。十年间,兰文勇不仅免除了老王的所有医药费,还经常自掏腰包给他买营养品。小伙子去世后,他又送去1000元慰问金。他始终践行着”有钱收成本,贫困可免费”的行医准则,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看到病人好起来,比什么都强。”
三、疫情中的逆行者
新冠疫情期间,兰文勇主动为村民发放防疫物资,免费提供退热药品。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他坚持上门测血压、血糖,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22年来,他始终保持零医疗事故记录,累计垫付医药费数万元,护送危重患者转诊上百次,用坚守诠释着”健康守门人”的责任与担当。
四、大山里的全科医生
凭借过硬的医术,兰文勇成为村民信赖的”全科医生”。从常见病到疑难症,从内科到儿科,他都能从容应对。他常说:”村民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方向。”为了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他参加了中美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培训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笔记记了厚厚三大本,最终以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如今,他不仅能为村民诊治常见病,还能开展康复理疗、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村民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方向”这是兰文勇的座右铭。为了让村民少跑路,他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他还主动学习中医技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村民解除病痛。
择一事,终一生。兰文勇用22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一路走来时,他说:“每次看到村民康复后朴实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兰文勇依然每天忙碌在村卫生室。那盏明亮的灯光,就像他永不熄灭的医者仁心,继续温暖着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兰文勇用实际行动证明:最平凡的坚守,往往能绽放最动人的光芒。(供稿:城固县二里镇中心卫生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