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卫生健康

延安市中医医院:以精湛医术诠释“生命无休”的医者担当

5月1日晚9点,当城市沉浸在节日的静谧中,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手术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无影灯下,一台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刚刚结束。运动医学科主刀医生脱下近20斤重的铅衣,汗水早已浸透手术服,衣领处凝结的盐渍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手术台旁的心电监护仪上,83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跳动着,一场赛跑式的生命守护,在医护团队的默契协作下画上圆满句号。

IMG_256

高龄骨折风险重重 微创技术点亮生机

5月1日凌晨2点,不慎跌倒的患者被紧急送医,经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83岁高龄老人而言,这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选择保守治疗,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而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高龄患者风险极高。延安市中医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庞军当机立断:“必须争分夺秒实施微创PFNA内固定术,这是老人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铅衣铠甲无声较量 全力拼搏护航健康

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并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医院各科室的配合下,下午8点,手术正式开始。微创手术依赖G型臂X光机实时透视定位,主刀医生需全程穿戴铅衣防护辐射。铅衣密不透风,重量堪比负重训练,但医护团队早已习惯这种“铠甲加身”的工作日常。术中,患者的骨质疏松导致髓腔定位难度骤增,庞军主任手持导针在透视影像中反复调整角度,额头渗出的汗水模糊了护目镜。麻醉师紧盯监护仪动态,巡回护士精准传递器械,团队每一个指令都如齿轮咬合般严丝合缝。
IMG_261

晚上9点,当最后一枚锁钉精准植入,患者的股骨重建完成。脱下铅衣的瞬间,延安市中医医院运动医学科庞军主任的手术服已能拧出水来。“铅衣里就像蒸桑拿,但患者的安全容不得半点松懈。”他笑着说。此时,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眼眶湿润——这台手术的背后,是科室多年深耕老年创伤微创治疗的缩影。

延安市中医医院运动医学科庞军主任说:“通过3厘米切口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术后次日患者即可坐起,一周内可借助助行器行走——这样的‘加速度康复’模式,已让数百名高龄患者重获生活质量。而比技术更珍贵的,是医护群体对生命的敬畏;铅衣可以压弯肩膀,但不能能压垮‘与时间抢生命’的信念;无影灯照不亮他们被汗水模糊的面庞,却始终照亮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五一假期深夜的手术室,一场生命的托举刚刚落幕,而无数个这样的故事仍在继续。当节日烟花照亮夜空时,有一群“铅衣人”正以躬身之姿,在无影灯下以精湛医术诠释“生命无休”的医者担当。(杨   春)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