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始终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置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紧扣县域“农业强县”建设目标,立足富硒茶、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础,将人才工作作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以精准化培育、专业化提升、政策化激励为抓手,持续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资源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精准施训,构建高素质培育体系。聚焦县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技术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强化、产业发展能力培育三大核心目标,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确保培训内容“接地气、能实用、真管用”。针对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期,开设春季茶园生产管理、春季粮油种植管护等专题,助力农户夯实基础生产能力。围绕特色种养产业升级,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省力化养蚕技术培训,推动传统养殖向高效化、标准化转型。立足农产品增值与品牌打造,设置安康果蜜红茶加工及茶艺茶文化课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顺应农业机械化趋势,开展植保无人机技能培训,培育懂技术、会操作的现代化农机人才,全方位为汉阴农业发展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今年,全县线上线下共举办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班11期1200余人次。
提质培优,打造专业化农业人才梯队。坚持“分层培育、梯次递进”理念,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骨干人才支撑、青年人才储备为导向,着力打造专业化农业人才队伍。在特色技艺传承与创新上,成功培育2025年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人,为汉阴富硒茶制作、传统蚕桑技艺等非遗及特色技艺的保护与转化注入核心力量。在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上,推动第十批省级高级职业农民认定13人、市级中级职业农民认定27人,进一步规范农业人才评价体系,提升职业农民专业素养与社会认可度;在创业创新活力激发上,2025年认定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67 人,鼓励其在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领域探索实践;在领军人才储备上,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上级培育项目,7人入选2024 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汉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核心力量,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 的良性循环。
搭建平台,畅通人才大显身手渠道。立足汉阴农业产业布局,搭建“人才+技术+产业”对接平台,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依托各类培训项目与人才认定机制,建立农业人才信息库,精准匹配人才与产业需求,引导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高级职业农民、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等优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示范带动,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辐射带动更多农民提升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围绕安康果蜜红茶、优质粮油、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支持“头雁项目”人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企业,整合资源开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转变。同时,通过组织人才参与农业产业观摩、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人才间的经验分享与合作共赢,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智慧赋能,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依托汉阴县城关镇、平梁镇、涧池镇、蒲溪镇等富硒粮油、果蔬产业基础,重点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搭台、人才唱戏”模式,与省市农科院技术团队、安康学院等智慧农业研发团队高层次人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与本地富硒粮油、设施蔬菜、优质产业种植养殖等深度融合,构建“云端管控 + 田间实操”的精准化管理体系。在示范基地内,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环境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收集种植环境数据,经云端平台分析后自动调控水肥灌溉系统,实现“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供多少”的精细化管理;组建专业无人机植保服务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农药使用量减少15%,有效降低种植成本、保障农产品安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同步开展“师徒帮带”培育,通过田间实操教学、技术专题培训等方式,为当地培育出50余名掌握智慧农业技术的本土能手,其中20人成为示范基地核心技术骨干,15人牵头成立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发展智慧化种植。如今,汉阴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已形成“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培育一批人才、带动一片产业”的良性循环,不仅推动富硒粮油、果蔬、养殖等产业向“智慧化、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更为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优化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坚持“硬政策+软服务”并重,持续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政策保障上,2人成为全县首批“汉阴优才卡”获得者,针对持有“优才卡”的农业人才,在项目申报、技术攻关、资金扶持、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助力其破解发展难题。对于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头雁项目”人才,积极协调金融、土地、技术等资源,为其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扶持与配套服务,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发展效益。同时,加大对优秀农业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推广、先进事迹报道等方式,营造尊重农业人才、重视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才愿意扎根汉阴农村、投身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陈芸)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