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县以“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为统揽,以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坚定不移贯彻“就业优先”战略,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创新工作机制,全力稳就业、强技能、兴产业、防风险,以更优服务、更实措施,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人社关怀,奋力打赢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破题:招工引才“组合拳”,纾解就业供需难
线上线下联动招聘。精心组织“春风行动”“送就业福”等系列招聘活动,通过上门动员、流动广播、公示栏、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引导社区群众就近就业。同时,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利用公众号专栏、镇村微信群、社交媒体等广泛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提升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就业政策宣传解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组织各镇常态化摸排返乡回流人员信息,精准掌握数量、技能、就业意愿等,建立动态服务台账。实行外出务工人员“日调度、月研判”机制。对“能出去,可远行”人员,及时推送适配岗位;对“出不去,可工作”人员,分类施策:技能不足者强化技能培训;有创业意愿者提供创业辅导;时间受限者优先推荐至新社区工厂就近就业。
靶向推送直达个人。梳理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定向发送岗位信息短信,精准触达目标群体,扩大宣传效应,确保就业机会及时送达。今年以来,开展“春风行动”“送就业福”等促进就业专项活动24场次,征集发布就业岗位1.7万个,助力县内企业招工473人。借力“开麦吧!茶乡”活动,孵化茶农主播43人,点对点输送劳动力2200人,人均增收6000元。
赋能:服务站点“一站式”,释放就业新效能
紫阳县紧扣“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目标,以紫阳县修脚师就业服务示范园为核心引擎,辐射布局3个零工市场(驿站)和4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形成“1+3+4”全域就业服务矩阵,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从“窗口受理”向“主动响应”升级。
一园引领、多点支撑。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紫阳县修脚师就业服务示范园,不仅提供常规就业服务,更聚焦修脚产业链,集“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品牌推广、就业对接、创业孵化”于一体,为从业者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支持,成为带动就业的特色品牌和示范窗口。在人口密集或就业需求集中的村(社区),科学布局建设3个零工市场(驿站)和4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对接灵活就业需求,提供即时性岗位信息发布、快速岗位匹配等专业服务,有效解决了零工群体“找活难”、企业“用工急”的问题。
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各站点均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合理布局空间,明确标识指引,营造了温馨、便捷的服务氛围。同时,配备了完善的便民辅助设施,如自助信息查询终端、休息座椅、饮水设备、免费Wi-Fi、打印复印点等,提升服务体验。站点内部设有多个功能服务区域,形成了覆盖重点产业、灵活就业、基层社区的立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帮扶就业32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多项事”的“一站式”服务目标。
强基:劳务品牌“特色牌”,铸就产业致富路
深耕修脚足浴产业。将修脚师技能培训、新增输送修脚师等作为全县修脚足浴产业链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进一步深化修脚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完善“紫阳修脚师”品牌人才培养路径,促进修脚师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开办三年制修脚康养专业中职班60人,紫阳修脚学院研修班125人,新增输送修脚师1852人,完成修脚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2批次1160人,新开办修脚店1820家,带动7000余户增收,形成“培训—评价—就业—创业”全链条赋能闭环。
力促农业产业带动。支持涉农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春茶生产、春耕等农事活动,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吸纳农民参与规模化生产。遴选培育优质市级涉农龙头企业晋升省级,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城乡低收入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
多元技能培训赋能。拓展电焊工、叉车等18类工种,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905人次,技能评价2164人,就业转化率超70%。
固本:民生保障“根基牢”,托起群众幸福感
兜底安置重点群体。科学开发公益性岗位5899人,优先安置脱贫人口、残疾人、大龄困难人员就业5798人。建立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实名台账,“一人一策”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及岗位推荐。完善返乡创业政策体系,设立专项孵化基金,吸引人才回乡兴业,筑牢防返贫底线。
就业载体量质提升。积极培育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就业载体,为脱贫人口就近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就近就地就业的核心支撑。全县新社区工厂121家,吸纳就业4384人;就业帮扶基地18家,吸纳就业435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5家,吸纳入驻实体68家,带动就业494人。
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精准落实就业创业奖补政策,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347万元、创业贷款7413万元、一次性交通补助1519万元。四是普惠保障水平提升。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至184.5元/月,惠及20.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5.9%,增幅连续2个季度位列全市第一。
护航:劳动关系“治理网”,筑牢权益保障线
协同发力根治欠薪。紫阳县坚持“人社牵头、行业负责、部门联动”,压实监管责任,对重大欠薪案件挂牌督办、重点案件专题交办,以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外卖快递行业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协调公安、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提前介入,采取警示约谈等措施,坚决遏制恶意欠薪。截至目前,检查各类建筑施工项目等15次,下发督查整改意见书2份,调解劳动争议26件,立案、调处欠薪纠纷7起,协调处理14起,涉及劳动者319人469.29万元。
深化“融救联助”服务。引导设立“融救联助”服务点,积极打造失能人员护理中心和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中心,定期主动对全县有需求的群体开展救助、帮扶、临时监护等服务,持续推进“融救联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已整合10个政府职能部门4大类19项救助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
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裁员、欠缴社保、虚假招聘等乱象。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和信用惩戒机制,压实企业依法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李钏)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