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坪县积极探索,大力扶持残疾人创办手工工坊,以特色手工艺为纽带,帮助残疾人群体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
走进黄三三手工艺坊,色彩缤纷的丝带、毛线在工坊成员的指尖翻飞,经过缠绕、塑形、组装,很快就变成了娇艳欲滴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憨态可掬的向日葵。这些栩栩如生的编织鲜花,不仅承载着创作者的艺术巧思,更寄托着她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美丽工坊是我2023年创办的。作为残疾人,我们外出就业确实面临很多局限。我懂点手工活,就想试试能不能靠这个谋生。最初做些鞋垫、十字绣和小钩花,没想到市场反响不错,这也让我看到了把爱好变成事业的希望。”黄正春告诉记者。
黄三三工艺品制作坊还免费为当地妇女和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带领全县30余名残疾人就业,人均年收入5000元。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她还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
“平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这里学做手链。既能学到手艺,做好的成品工坊还会回收,赚点零花钱,挺不错的。”学员李林说道。
黄三三手工艺坊,以“传承+创意+匠心”的理念,以竹篾、毛线、芦苇杆、柳条等为原材料,传承镇坪县独特的竹编、绣花等非遗技艺手法,创作出一大批竹篮、簸箕、手工包包、手工鲜花等工艺生活用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接下来我们计划加大新品研发力度,让产品更好地打开市场销路。一方面要做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带动更多残疾妇女实现居家增收。”黄正春表示。
在曾家镇向阳村,残疾人胡发来凭借一双巧手和顽强毅力,用传统鞋垫编织技艺敲开了生活新希望。胡发来因幼时身患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家庭重担长期压在母亲一人肩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重拾儿时跟随长辈学习的鞋垫编织手艺,制作出一双双结实耐用的手工鞋垫,通过售卖补贴家用。
“自从12岁患上癫痫,我的行动和语言都不太灵便,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地里的活全靠73岁的老母亲一个人撑着。我在家也挣不到什么钱,只能做些鞋垫,多少帮补点家用。”胡发来说。
如今,他编织的鞋垫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图案精美,在当地小有名气。胡发来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县供销社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帮他联系销售渠道,让更多人能购买到他的作品。
“这些年他坚持做鞋垫,每年能挣两三千元,累计已有五千多收入。这些钱除了贴补家用,还能给家里添置日用品,像买盐、洗衣粉、白糖之类的,偶尔还能买些水果。每一分钱都是靠他双手一一线挣来的。”胡发来母亲说道。
镇坪县残联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开展残疾人手工编织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合格与黄三三手工坊签订用工合同,带动30 多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充分发挥助残基地和园区的带动作用,有效帮助 13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成员就业增收。(转载:镇坪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