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汉滨区法院:倾力调解化纠纷 司法温情促和解

近日上午9时,汉滨法院第十审判庭内,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准时开庭审理。原告任某与被告曹某、买某因借款还款问题各执一词,庭审现场气氛一度紧张。

证据存疑,各执一词

原告任某主张被告尚未偿还大部分借款,被告曹某则坚称已陆续还款36.8万元,并当庭出示了部分银行转账记录。由于证据不完整,双方对已还款项金额存在较大分歧,案件事实一时难以厘清。

冒雨调证,查明真相

“事实不能含糊,必须把账目捋清楚!”承办法官看着争执不下的双方,在征得同意后,当即决定暂停庭审,带着书记员冒着滂沱大雨驱车前往最近的建行网点调取双方完整交易记录。上午10时许,二人赶到银行,在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银行方面加急调取了原、被告近三年的全部交易明细。11时20分,带着刚刚获取的关键证据,他们匆匆返回审判庭继续组织调解。

细致对账,厘清事实

回到法庭,在承办法官主持下,双方逐笔核对账目。最终查明被告曹某确实已还款30余万元,但其中涉及利息计算问题。经过详细核算,双方确认尚欠本金66万元、利息12万元。被告曹某表示因生意失败,经济困难,无力偿还,情绪激动地坦言面临巨大生活压力。

耐心调解,化解心结

承办法官一边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反复沟通,原告最终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将债务总额降至50万元,分期偿还。然而,被告买某起初以”离婚且不知情”为由拒绝承担责任。承办法官没有放弃,一次次与买某促膝长谈,情理法交织的话语打动了买某,买某最终表示自愿承担5万元还款义务,以减轻前妻的生活压力。

圆满化解,温暖人心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曹某分期偿还原告45万元,买某自愿承担5万元还款义务。承办法官立即出具调解书,当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时,任某握着法官的手感慨道:“周法官,今天真是辛苦您了,这么大的雨跑前跑后,还饿着肚子为我们调解……”曹某也表示:“今天才亲眼看到法官这么忙、这么辛苦!”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现了基层法官司法为民的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主动调查,倾力调解,既厘清了事实,又化解了矛盾,最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他们用专业与温情,让司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日复一日的付出,书写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答卷。(黄方方)

责编:张颖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