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汉阴公安: 探索“育苗成长” “心”路径

预防就是保护、治理就是挽救,未成年人保护关乎广大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汉阴县公安局深入分析涉校安全风险,坚持“警校家社”协同,探索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通过发挥女警细腻、温和、亲和力强的优势,组织85名女民辅警,在全县9所初级中学推行“警察爱心妈妈”进校园活动,有效地降低了校园安全风险和青少年违法犯罪。全县涉生警情和违法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53.3%77.1%

充实团队力量  练就护未“心”技能

“我们团队现在有5名国家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定期都会到校园开展针对性服务,在此基础上会同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引导,实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汉阴县公安局“警察爱心妈妈”李慧介绍到。

IMG_258

在汉阴县实验中学看到,每个班级都有1名帮扶结对的“警察爱心妈妈”,在学校设有一间“警察爱心妈妈”工作室,工作室内岗位台上显示该校共有28名“警察爱心妈妈”,室内有谈心谈话区域、解压游戏娱乐区等,墙上的工作掠影记录了“警察爱心妈妈”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为强化青少年心理危机警情处置过程中的专业心理咨询支撑,汉阴县公安局以县局5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为牵头人,以熟悉青少年心理、业务能力突出的、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党员民辅警为辅助力量,动员吸收具有心理咨询、师范专业背景等特长的民辅警,共同参与“警察爱心妈妈”团队建设。同时,多次组织民辅警参与心理危机干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民辅警在工作中的先期处置能力。

IMG_260

共商共治共享  构建护未“心”体系

今年5月,汉阴县某初中“警察爱心妈妈信箱”接到一封学生信件,信件中女孩小艳(化名)称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婆爷照看,多次因学业问题与家人发生口角,近期临近中考心理压力极大,不想上学,活着没意思。在收到此封信件后,汉阴县公安局“警察爱心妈妈”团队立即启动“警校家社”联动机制,联合民政、妇联、学校及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介入,先后对其家庭成员开展10余次谈心调解、心理辅导。通过多部门的定期走访交流,针对性提供家庭教育帮扶,小艳(化名)逐渐缓和了家庭成员间的紧张关系,恢复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一起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被成功化解。目前,小艳(化名)已顺利升入高中继续学习。

IMG_267

今年来1至9月,汉阴县公安局持续深化“警校家社”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针对校园欺凌、网络沉迷、校园家庭矛盾等突出问题,开展联合评估研判,由家庭生活环境、个人学业状况、社会交际情况以及精神状态等入手,多维度、全方位关注其现实动态,防止矛盾激化、辍学休学等情况发生。同时联合教育、妇联、民政、司法、卫健、团委等部门,建立校园欺凌快速响应联动协作机制,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预防处置流程,整合共享职能部门关爱帮教资源,定期开展帮教矫治、关爱救助,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目前,收到学生来信140余封,联动处置复杂问题9起,解决涉校矛盾纠纷12起,帮扶困难学生11人。

强化普法教育  开启护未“心”维度

近日,在汉阴县拘留所,50余名师生屏息凝视,结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款内容,沉浸式开展法治警示教育。活动现场,“警察爱心妈妈”与所内民警组成联合讲解组,带领师生有序参观收拘大厅等场所,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违法犯罪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高墙电网下的铁窗生活,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自由的珍贵与法律的威严。

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汉阴县初级中学副校长裴志龙深有感触:“真实场景的零距离法治警示教育,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警察爱心妈妈进驻学校后,在警校协同沟通协调下,我们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法治教育、情景模拟成为了常态活动,学校的法治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汉阴县公安局组建“警察爱心妈妈宣讲团”,结合“十心育蕾”工程,实施“每月一主题”法治课程,持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全方位、全体系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工作,先后开展活动100余场次,覆盖师生8000余人。(供稿:汉阴县公安局)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