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滨法院瀛湖法庭将庭审现场“搬”到瀛湖镇青春村村委会,以“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度。
2022年10月,被告唐某为发展种植产业,急需场地存放农具和临时居住,便与原告刘某达成口头协议,租用刘某位于瀛湖镇青春村的一楼三间房屋,约定每月租金500元,但未明确租赁期限。起初,唐某都能按时支付租金,但从2023年6月起,他却不再按约支付。经刘某多次催要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同时支付拖欠的8000元房屋租赁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原被告双方了解情况。刘某认为自己租房给唐某,对方却拖欠租金,情理难容;唐某则有自己的难处和想法。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决定把“流动法庭”设在争议所在地村委会,通过公开审理与现场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此案。
庭审当天,村委会门口的院落被临时改造成简易法庭,吸引了众多村民赶来旁听。在明确案件争议焦点后,承办法官联合特邀调解员,先是分别与原被告“背对背”沟通,倾听各自的诉求和难处,再组织双方“面对面”交流。针对被告唐某,承办法官从契约精神、诚实守信原则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进行释法说理,让唐某明白按时支付租金是应尽的义务,拖欠租金不仅违背了当初的约定,更不符合法律规定。
经过法官和调解员耐心细致的工作,唐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表示愿意支付剩余租金;刘某也体谅到唐某的实际困难。最终,双方于7月4日达成调解协议,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唐某当场将剩余租金全部支付给刘某,两人握手言和,一场持续多月的纠纷就此圆满解决。
此次巡回审判是瀛湖法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汉滨法院将继续延伸司法职能,让“巡回审判+现场调解”这一组合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孙元皓)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