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检察院的同志能到村里来调解我们的纠纷,更没想到我们两家人还能握手言和……”受害者家属握着检察官的手哽咽道。近日,陕西省洛南县某村村委会办公室内,一场因交通肇事引发的矛盾在检察机关的努力下成功化解。
2024年12月,村民张某驾驶失误酿成交通事故,造成同乘人员李某重伤瘫痪,需长期治疗。这起“意外”让两家人从亲密邻里演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张某家庭经济困难,仅支付部分医药费后无力承担后续赔偿,李某一家因高额医疗费用陷入困境,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2025年2月,依托“双进”工作机制,洛南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县综治中心12309检察服务窗口收到该线索。“不能就案办案,更不能让案件办结之后留下社会隐患。”所在镇办包联检察官随即带案下访,一方面,通过明确责任,辅以类案“以案释法”,组织双方调解,促成李某家属与张某达成分期赔偿协议;另一方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李某申请司法救助金,并协同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帮扶。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通过跟踪回访了解到,李某伤情逐渐好转,李家和张家也冰释前嫌,恢复日常往来。
在交通肇事纠纷妥善化解的同期,洛南县检察院通过“双进”工作机制破解了一起讨薪风波。“不给钱就拆了搅拌机!”2025年春节前夕,洛南县某镇建筑工地门口,农民工老周挥舞着扳手的画面,由镇综治中心监控平台推送至县检察院。正在12309检察服务窗口值班的检察干警立即通过风险矛盾化解智治平台系统连线镇检察工作站,带着《检察服务明白卡》驱车赶赴现场。
经了解,老周等12名农民工跟着包工头刘某承建乡村道路工程,完工已半年,但刘某以“甲方未结算”为由拖欠工人28万元工资。老周妻子患尿毒症每周需透析,女儿又面临高考,“我们挣的都是血汗钱,娃的学费还没着落。”老周蹲在工地门口哽咽着。
“欠薪是经济账,激化矛盾就是社会风险账。”检察官安抚老周情绪,并启动“双进”联动机制,线上通过综治平台调取该工程项目备案资料,锁定工程发包方责任。线下联合县劳动监察大队、镇司法所组成调解小组,在检察工作站设立临时调解室。检察官向刘某释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后果,又协调发包方先行垫付30%工程款,促成三方签订分期支付协议。春节前,老周领到首笔8万元工资。同时考虑到老周家庭经济困难,洛南县检察院协同民政部门,将其家庭纳入急难型临时救助。
近年来,洛南县检察院以“双进”为抓手,构建“检察+综治”基层治理模式:线上延伸服务触角,通过综治中心视联网系统,与全县镇村综治中心实时联通,整合风险防控智治平台、12345热线等20余个部门数据,线上开展法律咨询、纠纷预警和远程调解,将刑事和解、司法救助等7项职能嵌入社会治理“一张网”。线下融入治理网格,在综治中心设立固定服务窗口,派驻检察官常态化坐班。在16个镇办设立标准化检察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通过悬挂检察服务明白卡、建立“民情日记”台账,推动员额检察官常态化开展入村接访,实现“矛盾受理—调解—救助”一站式服务。多元联动解纷品牌,联合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如在办理交通肇事、轻伤害案件中化解矛盾的同时,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23年以来,该院通过“双进”机制收集监督线索109条,化解邻里矛盾、宅基地纠纷、劳务合同争议等矛盾29起,司法救助困难群众35人。(供稿:洛南县人民检察院)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