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看见信用社的员工背着磨得发亮的帆布包,踏着田埂穿梭在乡村巷陌,那时满心好奇:这个沉甸甸的背包里,到底装着什么?直到去年,我有幸加入佛坪农商银行大家庭,在一年的基层工作中摸爬滚打,才真正读懂了“背包”的重量——那是农信人代代相传的初心使命,是深耕农村金融的责任担当,更是马百党同志“忠诚、为民、敬业、创新、清廉”精神品质的生动载体,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背包精神”的鲜活诠释。
“背包”里,是忠诚的坚定信仰。马百党同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了对农信事业的绝对忠诚。如今,我坐在三尺柜台后,深知这份忠诚早已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是精准落实每一项惠农补贴的足额发放,不让客户多跑一趟;是严谨办理每一笔存取款、转账业务,确保账目清晰无误;是耐心解答客户的每一个疑问,用专业服务赢得信任。这份忠诚,藏在指尖的精准操作里,映在客户满意的笑容中,是新时代农信人不变的政治底色。
“背包”里,是为民的滚烫温度。记忆中,信用社员工背着背包走村入户,帮年迈老人代填单据、讲解政策的画面,至今温暖人心。如今,我接过这份为民初心,把服务延伸到柜台之外:趁着下班时间,走进街边商户宣传反假币、反洗钱、电信诈骗防范等金融知识,用通俗语言帮大家筑牢安全防线;得知农户、商户存有大量零钱难以兑换,主动上门清点收纳,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提供上门开户、挂失等便民服务。“为民”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把柜台“搬”到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心坎上,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细节,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背包”里,是敬业的执着坚守。马百党同志曾说“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基层金融工作繁杂琐碎,却容不得半点懈怠:遇到复杂的对公业务,我会详细记录操作流程、易错节点,整理成“业务笔记”反复研读;面对客户提出的特殊需求,我会主动查阅制度文件、请教前辈同事,全力寻找解决方案;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凭证审核到账务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敬业”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在平凡岗位上追求不凡,用坚守诠释责任。
“背包”里,是创新的蓬勃活力。过去的背包装着账本、单据和算盘,是农信人服务“三农”的工具;如今,时代在变,“背包精神”的内核不变,但服务形式正在迭代升级。农信人让传统“背包”焕发新活力: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手机银行,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转账、缴费、查询余额;帮种养大户开通线上贷款申请渠道,简化审批流程、缩短放款时间;推广“秦e贷”等线上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支持。“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立足农户、商户的真实需求,在传统服务中注入科技元素,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便捷,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背包”里,是“清廉”的底线坚守。农信工作直面资金往来,清廉是立身之本、从业之基。马百党同志一生清廉自守、两袖清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工作中,我始终牢记“清廉”二字,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操守:审核业务时,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不合规的申请坚决说“不”;与客户相处时,恪守职业边界,不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保持清清爽爽的银客关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把“铁账、铁款、铁规章”的“三铁”精神刻在心里、落在行上,既守护好银行的资产安全,也守护好自己的职业操守。
如今再想起小时候的疑问,答案早已清晰明了:“背包”里装的是农信人的根与魂,是忠诚、为民、敬业、创新、清廉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农信人,我将继续扛起这个沉甸甸的“背包”,以马百党同志为榜样,传承好“背包精神”,在基层岗位上守初心、办实事、勇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农信人的使命担当,为陕西农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交出属于自己的合格答卷。(供稿:佛坪农商银行 向 鹏)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