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药香里的“致富账本”——一位基层信贷员的日常走访日记

晨雾中的“致富账本”

清晨六点,佛坪县陈家坝镇的晨雾还裹着药香,我背着装着贷款资料的帆布包,踩着露水走进三郎沟村。我的一位客户正蹲在晾晒场翻动刚采挖的天麻,竹匾里的药材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小田,快尝尝新泡的黄芪茶”,他热情地招呼着我。

茶水在桌上升腾着丝丝热气,我们围坐桌前,他仔细摊开泛黄的笔记本,用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2021年,第一笔30万贷款买菌种;2021年,追加15万建烘干房……”这些数字像药山上的石阶,记录着他从肩挑背扛的老药农到药材大户的蜕变。彼时的三郎沟村,山路蜿蜒如绳,药材全靠人力背下山,道路闭塞,深度贫困,人员流失极大。我所在的陈家坝支行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推出农户经营性贷款,利率优惠、手续简化。他是首批受益者之一,用贷款购置了种苗和菌种,天麻、猪苓产量翻了一番。“就像给老树根浇了营养液。”他笑着比划,皱纹里盛满希望。

药山上的“风险图谱”

穿过弥漫着辛夷花香的山路,他带着我和同事来到种植基地。“今年想扩种10000平猪苓,还差50万资金。”他指着半山腰的荒地,眼中透着期待。按传统风控标准,猪苓生长周期长达3-4年,价格波动大,风险系数颇高。但系统数据显示,他连续五年贷款零逾期,药材收购合同履约率100%。

“小田,我们已经跟省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对遇到种植技术上的难题都可以问他们,你看我这还有平时的聊天记录。”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与专家团队的线上问诊记录。结合实地察看的情况及前期掌握的利好政策信息,根据特色产业扶持的条款,以及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我和同事当即为他量身定制了“长期低息+政府贴息”的组合贷款方案,他的表情满是惊喜和感激。

在药材烘干车间,他抚摸着新购置的智能烘干设备:“多亏了你们的‘农户经营贷’,现在烘干效率提高三倍,做切片加工,药材品相也好了,价格也上去了,现在药材批发量每年在1000万左右。”墙上挂着的“中国药材网会员”牌匾,见证着金融活水与政策东风共同浇灌的硕果。

院坝里的“需求清单”

傍晚,在他家的院坝里,十几位药农围坐在一起。“李哥,我的枣皮总卖不上价,能不能帮忙联系收购商?”“小田,银行能不能帮我们联系药厂采购药材?”问题像山风一样涌来。

“以前总想着多贷点钱,现在更盼着能把三郎沟村的药材打出名堂,等猪苓全部成熟时,咱们三郎沟村的‘秦岭药谷’就真成气候了!”他望着漫山遍野的药田,目光坚定。

翻看着农户们递来的手写纸条,我想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完善乡村金融服务”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声音,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当金融服务真正扎根土地,就能让药香飘得更远,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甜。

工作日志手记

返程时,夕阳把三郎沟村染成金色。翻开工作日志,我认真记下三项计划:① 联合县农业局开展药材种植技术培训;②搭建“农户+合作社+药企”的产销平台;③ 探索“药材+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供稿:佛坪农商行 田 伟)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