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将统筹抓好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建配套、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居民服务改善优化、社区管理改进规范,促进城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改造过程中通过两手抓,一手抓基础设施配套,补齐功能短板,一手抓文化内涵,坚持文脉传承,以“改”促“变”,“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群众幸福新生活,坚持以“新”换“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一些老旧小区规模较小、围墙封堵、挤占空间、管理混乱等问题,将相对集中的小区纳入一个片区,统筹规划设计,把片区改造和街区风貌结合起来,拆除围墙以及违建等,最大限度释放小区空间,小区变大区、变片区、拓街区,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大改造、大变样”。
按照“先拆违,后改造”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拆违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清障开路”。改造前期通过逐户摸排,实地勘访、建立台账、政策宣传、动员拆除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相关政策、法规传达到位,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一个声音说话,不乱开口子;一把尺子量到底”,依法依规拆除违法建设。同时,出重拳治理“五乱”,联合社区、小区业委会重点治理小区空中飞线、垃圾乱倒、污水横流、油烟乱排、杂物任意堆放、居民占用绿地种菜、私搭乱建等问题。
在基础类改造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筑屋面、地下管网、休闲设施、健身器材、消防设施、智慧安防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物业管理与服务用房、停车场、绿化等改造内容,通过提高改造标准、丰富改造内容,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私搭乱建清理不彻底、架空线缆难入地、生活场景变化小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问题,改造后的小区实现了管理能力、空间布局、生活环境、服务水平的“四个大提升”。做到既要“里子”,保障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完善;也要“面子”,优化城市生活场景宜居单元,切实将好事办好,逐步实现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改造过程中,小区外观、基础配套改的再新再好,但留不住乡愁,留不住记忆,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如何兼顾保护和改造,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老小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考验着每一个实施者的智慧。
石泉县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积极探索“凸显小区文化,留着城市记忆”的改造方式,杜绝全部翻新、大拆大改的做法,选择细节、关键位置微改造,下“绣花”功夫,留下“老物件”,打造“老场景”,更好保留和还原了老小区的历史文化记忆。“缫丝厂小区—蚕桑记忆”、“老栲胶厂小区—栲胶记忆”、“老冰棍厂小区—唇齿记忆”、“石电小区—电厂小院”、“食品小区—监察小院、人行小院”、“农机站小区—农业小院”等系列传承历史文脉的场景打造,使这些小区文化记忆得到极大的保留,文化的细胞得以激活,地方特色得到了突显,改掉的是破败和落后,留下的是历史和文脉,让城市留住了记忆,让人们记住了乡愁。
如今走进石泉县城,对于石泉县城老居民随处都能勾起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对于一个新到石泉的客人也能通过这些街头、小区文化更深入的了解熟知了石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文化的传承,记忆的保留,彰显了石泉县城的“灵动”魅力,让每一个石泉人感受到了石泉城有温度有烟火的山水韵味!(温山林)
责编:朱刚
编辑: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