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数量和时间,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小学三至六年级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具有新型作业观,在设计作业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作业作为巩固基础知识、提升思想技能,促进迁移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改进教师“教”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存在机械化、刻板化、类型单一、缺乏趣味性、实践性等诸多问题,传统的数学作业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的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水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长期以往下来,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数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对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一)联系生活设计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感悟
此处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节“百分数(一)”作业设计为例,课中作业设计可以教材练习十八中15题内容为参考,令学生以班级学生为对象,调查班级学生每日早餐进食情况,得出吃早餐及不吃早餐的比例及具体人数。教师需给予“挑战最短时间完成作业这一要求,期间,学生需开动脑筋尝试多种方法尽快搜集数据。而后,学生需根据教师给予的多项假设条件,尝试计算年级男女学生吃早饭及不吃早饭的比例,并以计算结果尝试推测全校学生进食早饭的概率。课后作业可邀请学生上网搜集常见的早餐食物均含有哪些营养元素,让学生结合自身食量,计算当天早上进食食物可提供多少营养,并在作业最后留给学生一些疑问——“每天不吃早餐会有哪些影响呢”及“少吃哪些东西,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此类问题中蕴含的潜台词,便是鼓励学生查阅更多资料,邀请学生应用所学百分数知识,设计科学的早餐餐谱。此类拓展学习任务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学生或会邀请家长协助。自此作业练习后,学生便会意识到每日进食早餐的重要性,亦或会掌握计算对应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等兼备趣味性及科学性的知识,获得更多学习成就感。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试金石,也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后,着重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功能。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思考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性、生活性、操作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我在教10以内加减法时,布置了如下游戏性作业:和家长一起玩“小猫钓鱼”游戏,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小猫头饰和一个盒子当“鱼篓”,再准备一些小鱼图案的卡片,随意抽出一条小鱼,让孩子算出“小鱼”背后算式的结果,答案计算正确就将“小鱼”放进“鱼篓”。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的知识海洋中遨游,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不仅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力、创造力,使孩子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实现了教育的真谛!再比如,在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如下生活性、操再比如,在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如下生活性、操作性的作业:设计一张“家庭作息时间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设计作息时间表,不仅巩固复习了课堂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而且教育学生深刻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真谛,让他们从小学会珍惜时间,每天应该把每一分每一秒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做时间的主人!
(三)师生之间相互提问,更新作业完成思路
常规的作业设计均为“教师向学生抛出提问”,为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及探究性,教师可在作业设计中设计特殊内容,令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尝试就学习结果向教师提问,并写于作业最后。这里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复习课作业设计为例,可以尝试分层练习,目的是学以致用,课中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第1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第2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多学科高度融合,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
中小学教育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不联系,而是一根根独立的小木条,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否撑起未来的一片天空。所以,将中小学不同的学科进行高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美术学科,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艺术性,便于学生学习。数学与美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将美术中所蕴含的丰富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出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后布置了如下作业:让学生仿照课本第40页的国旗图案画一面国旗。通过画国旗不仅复习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国旗上有四个直角,每个五角星中既有锐角又有钝角,而且还知道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星各有一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这样的作业将数学知识和美术高度融合,让他们亲自用小手画国旗,画出一片爱国情怀。
(五)设计发散作业,多元化解读知识
乘法口诀是为了方便计算乘、除法,人为编制的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传诵的歌诀。乘法口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教好乘法口诀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记会乘法口诀也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设计发散作业既让学生体会到每一句口诀的魅力,又让他们能有“知识树”的成长。在教学完乘法口诀之后,为了检查学生对乘法知识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题:以“看到9×6,你想到什么”为例。学生在仿照上面的例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
(六)适当应用分层思路,改变作业设置规律
作业设计可采用分层思路,但为有效实现隐性分层,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每学期整理和复习阶段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此处依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为例。此部分整理和复习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等主要内容。在第四节“数学思考”中,学生需进行综合练习的预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表现,将100-104页的所有习题按照解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课堂作业分别交付给班级不同分层的学生组,进行相对高效的计算及解答。此番安排,既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亦能起到针对性引导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十分必要。作为老师应在“双减”背景和新课改理念下,结合教学实际,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设计质量,真正达到“减负增质”效果。(作者: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白云)
责编:杜鹏飞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