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司马迁祠里,藏着《史记·八书》的文明密码

冬阳斜照司马迁祠的千年古柏,青砖古道上的苔痕印着岁月足迹。仰望“文史祖宗”塑像时,多数人会脱口而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或是想起楚汉相争的壮阔。但今天,我们想邀你换个视角——循着《史记·八书》的脉络穿行祠宇,触摸那些支撑华夏文明的制度根基,读懂比英雄故事更厚重的文明密码。

IMG_256

不少游客逛祠时,总执着于“本纪”“世家”的传奇,却忽略了《八书》才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精髓所在。这八篇文字绝非枯燥的制度罗列:《礼书》定“君臣父子之序”,让“克己复礼”的教化融入祠内每一处祭祀礼仪;《乐书》明“移风易俗”之道,仿佛能听见古柏间回荡的礼乐余韵;《律书》《历书》观天地节律,与汉代天文仪器遥相呼应;《天官书》探星象玄机;《封禅书》记祭祀传统,恰是景区祭祀广场千年香火的源头;《河渠书》载水利壮举,与祠旁黄河奔腾的治水记忆一脉相承;《平准书》述经济脉络,更藏着秦汉盛世的民生密码。正是这八书,让历史从人物传记升华为文明传承的全景图。

IMG_256

来司马迁祠,不妨循着《八书》的脉络打卡。在祭祀广场,联想《礼书》中“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庄严;站在祠旁黄河观景台,遥想《河渠书》里“凿泾为渠,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的壮举;步入史迹陈列馆,看历法器具时,便能读懂《历书》中“观象授时”的智慧。

IMG_256

司马迁写《八书》,是想让后人知“成败兴坏之理”。如今我们读《八书》,是在触摸文明的基因。祠内的每一块碑刻、每一株古柏,都在默默呼应着《八书》中的文明传承。在这里,你不仅是游览者,更是文明脉络的追寻者。

IMG_256

这个周末,来司马迁祠吧!带着《八书》的视角,让千年文明在脚下鲜活起来。(李嘉兴)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