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汉阴县第三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且极具意义的教学教研活动,包括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观摩课、公开课以及年轻教师的汇报课。这些教育教研活动宛如一场场知识与教学艺术的盛宴,为该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老师们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成长。
观摩课
观摩课环节,学校邀请了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进行授课。他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堂高质量的示范课程。
王校长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认识立体图形》的奇妙探索。这是一堂融合生活与数学、动手与动脑的趣味公开课,更是一次落实核心素养的创新实践课。王校长通过生活化导入,结合学生日常经验自然引出“认识图形”课题,快速唤醒学习兴趣。王校长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促使学生初步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基本特征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的宝贵结论。

夏福玲老师在五年级《太阳》公开课中,打造了趣味与严谨兼具的说明文课堂,广受师生好评。课堂以科普短视频导入,快速激发学生兴趣。面对学生“很大”“很远” 的模糊表述,她顺势点明说明文 “准确严谨” 的核心要求,自然切入教学重点。文本学习环节,她采用 “小组互动探究” 模式,围绕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严谨性”,引导学生分工圈画、标注、记录。她穿梭各组指导,帮助学生领悟准确数据、限定词对说明文严谨性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识、培养语文表达严谨素养。
彭娟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示范课。课堂导入以多媒体故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感知“循环”;借“400米跑用时75秒求速度”的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400÷75=5.333……”,自然引出“循环小数”概念。概念教学环节,彭老师用“有限小数 vs 循环小数”对比表明确核心差异,组织学生圈画循环节理解概念,示范循环点书写规则;针对纯、混循环小数区分难点,提炼口诀搭配案例简化判断,助力学生突破难点。
易昌炬老师执教《圆的认识》公开课,课程伊始,同学们回答前置问题“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同时,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感受由直到曲的变化。课堂上,学生们尝试用圆规画圆,体会圆的位置与圆规针尖所在的位置有关,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关,学会圆规画圆三步曲:定点、定长、旋转一周。智慧的火花闪耀在学生的指尖。通过画圆练习、大比拼等课堂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公开课
公开课是教师们展示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舞台。在此次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纷纷走上公开课讲台,带来各具特色的课堂。
李丽老师带来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认识东南西北》,李老师课堂上用“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儿歌帮他们建立身体与方向的联系,让抽象的方向词已经变成了他们能感知、会运用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认一认”活动,亲身感受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的方向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在教室里指认每个方向的具体物品,发现“虽然前后左右会变,但东南西北是固定的”这一重要规律。通过面向不同方向做动作的游戏,学生直观理解了东南西北的顺时针顺序,更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掌握方向知识。

徐柯桢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行程价格问题》,徐老师用真实情境引出问题,让“行程 + 价格”的复合问题不再抽象,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过程中采用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板演等多种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解题思路,徐老师及时捕捉学生想法并引导梳理,避免“只给答案不重过程”。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回应有针对性反馈,既让基础薄弱学生跟上节奏,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问题,兼顾全员参与。
毛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毛老师以“金色的鱼钩”为线索,聚焦“老班长嚼草根、咽鱼骨”“摸黑钓鱼”等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动作与神态描写,多数学生能主动关联“老班长隐瞒饥饿、优先照顾战友”的牺牲本质,情感共鸣较深刻。最终理解“金色”是老班长精神的升华,主题认知更具象。

杨旭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Unit5《What does he do?BLet’s Talk》一课,杨老师围绕“职业”这一话题,设计了一节生动活泼的对话课。杨老师将评价自然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新知呈现阶段,通过学生的即时反应评价其接受情况;在拓展运用阶段,通过小组展示评价其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杨老师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营造了安全、支持的学习氛围。
汇报课
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此次汇报课,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成长的平台。尽管教龄不长,但年轻教师们在课堂上展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他们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点。
袁佳佳老师在三年级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带领学生走进分数的奇妙世界,开启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索之旅。袁老师用趣味的视频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分苹果” 的整数场景,逐步过渡到 “分月饼” 的非整数问题。在巩固环节,由简到难设置了难度适宜的练习,课堂平稳落幕。

二年级的朱愉珍老师带来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葡萄沟》,课堂上,朱老师的教学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她带领同学们老师创设“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情境,先以地图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接着聚焦部分段落,引导学生圈画描写葡萄的语句,分析葡萄的特点,体会葡萄沟的迷人;感受了葡萄沟丰富的水果品种、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以及色鲜味甜的葡萄干。朱老师的课堂节奏紧凑,互动频繁,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深刻感受到了葡萄沟的美丽与富饶。

蒋方圆老师在班级内开设了一节拼音教学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声母《gkh》。课堂伊始,蒋老师并未急于引入新课,而是巧妙地运用拼音小卡片,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热身复习。孩子们声音洪亮、应答如流,快速回顾了之前所学的声母和韵母,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了坚实的阶梯。在新课讲授环节,蒋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互动性极强的游戏,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准确认读了声母g、k、h,掌握了它们的发音要领。整堂课环节紧凑,动静结合,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一堂堂教研课,一节节知识点,既在教中学,也在学中教。教研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展开本次活动评课研讨。授课教师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与各位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同时,老师们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建议,现场思维碰撞的火花不断闪烁。课堂展示绝非终点,而是教育者永续精进的起点。今后,汉阴县第三小学将继续深耕课堂,以思促教,以研促改,让教学之树常青,育人之花常艳。(朱愉珍)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