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从“零散种”到“抱团富”——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天麻产业书写振兴答卷

深秋时节,走进秦巴山区腹地的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层林尽染的山坡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弯着腰,小心翼翼用铲子拨开覆盖在天麻上的腐殖土,一颗颗色泽金黄、形态饱满的“金疙瘩”破土而出。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这片昔日宁静的山林,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产业生机。

党建引领,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盘”

“我们村地处秦巴腹地,平均海拔800米,气候温润、林木茂密、土壤肥沃,是种植天麻的绝佳环境。”四合村党支部书记汪辉介绍,“但过去,‘绿水青山’并未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村民零散种植,规模小、风险大、收益不稳,好资源没能发挥出好效益。”

转机来自村党支部的主动作为。2023年,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村“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天麻产业确立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通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党支部确立了“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在党支部牵头下,村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党员骨干带头示范,整合闲置林地资源,邀请农技专家进行土壤分析和技术指导,统一采购优质菌种,制定标准化种植与管理流程。党员干部化身“产业先锋”,包片联户,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政策、传授技术、解决难题,成为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心骨”。

帮扶助力,注入持续发展“强心剂”

产业起步,资金与技术是关键。作为结对帮扶单位,汉阴县财政局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了解到四合村的发展规划与实际困难后,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帮扶项目予以支持。

“财政局领导多次带队进村考察,与我们共同谋划发展路径。”合作社负责人翁爱国感慨道。帮扶不仅停留在口头,更落实到行动,通过积极协调项目资金,缓解种源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发挥部门优势,链接农业科技资源,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科技含量。与此同时,帮扶干部还与种植户结对子,定期走访跟踪,在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出谋划策。“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真情实意”的帮扶,为天麻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合作社带动,编织千家万户“致富网”

在党支部引领和帮扶单位支持下,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日益凸显。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合作社统一负责土地流转、菌材准备、菌种供应,降低农户初始投入;统一技术标准与田间管理,确保天麻品质与产量;更关键的是,与外部企业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实行保底价收购,彻底解决“种出来卖不掉”的难题。

种植户洪正贵是合作社带动的典型受益者。“以前自己摸索,心里没底,现在加入合作社,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今年我种了30亩,其中15亩进入采收期,预计产量2000斤左右,按当前行情,纯收入能有3万元!”望着刚采挖出来、个头匀称的天麻,他脸上洋溢着喜悦。他的成功,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共享产业红利。

群众参与,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要发展,群众是主体。四合村通过宣传引导、党员带头、能人示范、效益吸引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务工得薪金、自行种植得现金等多种途径,深度融入产业链,实现多渠道增收。

目前,全村天麻种植面积已稳定发展到150余亩。预计今年鲜天麻总产量将超2万斤,总产值有望突破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以上收入。这片深藏山林的“金疙瘩”,真正成为壮大集体经济、鼓足村民腰包的“致富宝”。

“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家。现在村里天麻产业发展得好,我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挣一百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面强多了!”正在基地采挖天麻的王大哥笑着说。产业兴旺带来了就业机会,也让村庄重现活力。

一颗颗天麻,如同一把把金钥匙,为四合村开启了产业振兴与生活富裕的幸福之门。这条由党建引领、群众同行的道路上,写满了奋斗的故事,也映照着未来的希望。如今,铁佛寺镇正将这成功的星火播撒向更广阔的山林,期待着它能形成燎原之势,让天麻的金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幸福底色。(供稿:汉阴县财政局张明珠)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