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温度,源于文明的滋养;检察的担当,根植于信仰的引领。近年来,洛南县检察院始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职能发挥深度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思想铸魂、文化赋能、实践聚力,构建起具有洛南检察特色的文明建设体系,让“检察蓝”的底色在文明实践中愈发鲜亮,让公平正义的光芒在价值引领中更加璀璨。
思想引领铸根基,把稳文明创建“方向盘”
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引领是根本。洛南县检察院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旗引领监督路”工作品牌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教育、队伍建设全过程,筑牢文明创建的思想根基。
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学习体系,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整合中检网院、检察内网等线上资源,打造个性化智慧学习平台,按岗位精准推送政治理论、检察业务等学习内容,借助大数据跟踪学习成效,实现“精准滴灌”;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干警赴洛惠渠红色教育基地、唐澍烈士纪念馆等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结合专题党课、主题演讲、微党课评比等活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让司法为民落地生根。细化检察人员履职清单,将“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群众监督信箱、12309检察服务热线等多元监督渠道,以刚性约束树牢干警“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近年来,我院先后获评“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市文明单位”等荣誉,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文化赋能激活力,打造文明创建“强引擎”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是凝聚队伍的灵魂。洛南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浸润融入日常、化作自觉。
打造“沉浸式”文化阵地,让文明随处可见。在办公区走廊精心打造检察文化长廊,将廉政警句、法治格言、先进典型事迹与检察职能有机结合,形成“一层一主题、一廊一特色”的文化景观,让干警在行走俯仰间接受文化熏陶;升级改造党员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关护中心等阵地,完善图书阅览室、运动活动室等设施,为干警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滋养平台。
培育“标志性”检察品牌,让文明彰显特色。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创建“商山细雨,洛南未检”检察品牌,构建“办案、帮教、救助、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检察干警担任全县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年均开展“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等活动30余场,用司法阳光护航青少年成长。同时,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读书分享会、体育竞赛等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读书兴趣小组等组织,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余次,营造出团结奋进、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实践聚力显担当,擦亮文明创建“金名片”
文明创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彰显在为民服务里。洛南县检察院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司法办案、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让核心价值观在履职尽责中落地生根。
以志愿服务延伸文明触角,让“检察蓝”化身“志愿红”。组建“检察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帮扶慰问、防汛、防火、创卫等专项活动,唱响奉献主旋律。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包联村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文明、和谐”乡村建设;对包联村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开展“爱心妈妈”活动,为包联村老人组织义诊服务活动,充分展现检察为民情怀。
以检察职能赋能社会治理,让文明成果惠及民生。紧盯生态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切领域,通过公益诉讼推动解决民生难题,年均制发检察建议30余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热点问题,开展“法治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专项宣传100余场。在办理涉企案件中,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尽量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以法治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社会诚信正能量。
文明创建无止境,检察担当永在线。洛南县检察院将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把文明素养内化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自觉追求,把价值追求外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用更优质的检察产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新时代检察征程中书写更加璀璨的文明篇章!(詹 钊)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