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网格员詹冬冬拿着宣传册走在佛坪县袁家庄街道东岳殿村的街巷,逐户宣讲平安建设知识。在独居老人翟大爷家中,他一边提醒冬季取暖用电用火安全,一边熟练地帮助老人打扫房间卫生。
这样温情的画面,已成为佛坪县袁家庄街道网格服务中的常态。今年以来,该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服务管理,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让幸福在网格间悄然生长。
织密网格体系,激活末梢神经
袁家庄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党工委统筹全局、党支部下沉指导、网格党小组扎根末梢”的三级共治体系。77个网格党小组、233名专兼职网格员化身“民情活地图”,实现网格覆盖率100%、响应率100%,让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过去群众办事要找多个部门,现在只要找到网格员,基本就能实现一网通办。”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多格合一”模式,成功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统一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部门的网格资源,将街道优化调整为57个一级网格、196个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配备1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整合社区民警、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担任二级网格员,形成“一网多员、多网合一、网格多能”,汇聚基层服务合力。
丰富服务模式,做实温情保障
从开办全县第一家爸妈食堂,到创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袁’亲近邻”,从为民办实事到每半月一次“有‘袁’互助”走访活动,服务群众的“袁”字品牌不断擦亮。
袁家庄街道将传统节日打造成“连续剧”式服务载体,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文艺演出、邻里节日、普法宣传等活动。重阳节期间,网格员和干部们带着食材和清洁工具,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包饺子、打扫卫生、话家常。
“这些年轻人比自家孩子还贴心!”张大爷感动地说。除了节日关怀,网格员还常态化开展爱心理发、拍摄照片、跑腿代办等“微项目”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由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红袖章”巡逻队已成为街道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穿梭在街头巷尾,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居民们见到“红袖章”就感到安心,愿意向他们反映问题、提供线索,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10月下旬,有居民向巡逻队反映流浪狗扰民问题后,街道迅速对接公安机关,48小时摸清犬群分布,72小时完成12只流浪犬收容。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
今年7月,网格员向村组反馈,在外务工二十余年的村民刘某返乡后,发现自家土地被邻居占用耕种,双方发生矛盾。由于时间长,土地边界模糊,知情人员离散,网格员、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街道立即组建专项工作组,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兵分两路展开攻坚。由网格员和村组干部走访老村民、老党员,通过口述历史还原土地方位;业务干部梳理历史档案,从邻地契约中的关键信息反推争议地块边界。经过连日比对核实与现场勘验,最终精准锁定土地界限,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纠纷圆满化解。
网格员们人熟、地熟、情况熟,通过常态化“敲门行动”,动态排查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今年以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21起,调处率100%,有力实现“零发案、秩序优、大局稳”目标。
探索治理机制,提升善治水平
袁家庄街道持续探索网格化管理新路径,通过机制创新、整体智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健全“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治理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在袁家庄社区,将12个网格长、118名二级网格员责任区域、联系方式等信息集成二维码,制作“网格化服务管理示意图”,张贴于67个家属楼单元入口,居民扫码即可查询政策信息、上报问题。通过“指尖扫码+动态台账”,实现人口数据、重点人群、服务需求等信息“一网通查”,累计更新居民基础数据5000余条,上报网格事件320多件,问题处置效率提升40%。
街道还建立了“网格发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当网格员发现问题后,根据问题类型及时启动联动响应,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这一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困境。
佛坪县袁家庄街道的网格员们每日行走在街巷之间,他们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家长里短,背后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文章。民情民意在网格内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服务力量在网格内汇聚、群众满意在网格内实现——一张覆盖千家万户的幸福网正在袁家庄街道加速织就,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篇章。(供稿:佛坪县袁家庄街道)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