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补齐民生设施短板的关键抓手。汉阴县观音河镇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政策要求为遵循”的原则,多措并举谋划2026年度财政综改奖补项目,确保项目选得准、贴民心、合规范。
民主议事打底子,让项目“顺民意”。严格执行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村务公开栏公示”的全流程民主程序,常态化开展“八必看马上办”,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重点征集了村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农田修复、美化亮化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最终筛选出7个候选项目,切实把“群众想什么”与“项目建什么”紧密结合,以项目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每一个谋划的项目都能精准回应群众期盼。
规划衔接定方向,让项目“合全局”。为避免项目碎片化、同质化,由观音河财政所牵头,主动对接镇国土空间规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将候选项目纳入镇域发展大局统筹考量。重点聚焦公益属性项目,坚决剔除经营性项目、“形象工程”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内容,确保每个项目都能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
动态储备强保障,让项目“有后劲”。严格落实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候选项目按受益覆盖范围、急难愁盼程度分类排序,纳入动态管理台账。对入库项目实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滚动管理模式,确保项目申报与政策导向、资金保障精准匹配,为年度申报工作筑牢“储备池”。
流程管控筑防线,严把“实施关”。严格执行“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的规范流程,杜绝“先施工后审批”等违规行为。组建由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财政所干部全程参与,对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进行常态化监督,在关键环节实行“现场签证、影像留存”,确保施工过程全程可追溯。
资金监管守底线,严把“钱袋子”。严格执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杜绝截留、挪用等问题。同时,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明细、工程进度报表,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
下一步,汉阴县观音河镇将始终坚守“精准谋划、精细管理”的工作理念,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落地生根,让一个个民生项目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为绘就和美乡村新蓝图注入坚实财政力量。 (邓亚萍)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