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凤县峦庄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出“以法为基、以理为引、以情为桥、以协为力、以稳为要”的“五融工作法”
通过“五融工作法”的运用,执法队在实践中有效实现了“前端化解、源头止损”。各部门联动协同,提前介入、联合研判,避免了因简单执法、机械执法而引发的强制拆除、集中处置等高投入行为,从源头上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政支出。同时,通过以理释法、以情化解的柔性手段,矛盾得以及时消弭,既降低了行政强制执行和后续信访维稳的风险,也显著减轻了镇级治理成本。这种“前端解压、过程降耗、后端稳控”的工作模式,让执法既有温度又有成效,真正实现了依法治理与高效行政的双赢。
“五融工作法”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一线实践,成于机制创新。在今年6月处置的一起历时两年多的积存纠纷中,其综合效能得到充分体现。村民余某在陈某屋后坡地修墓,因影响居住环境引发矛盾,最终演变为在公共通道堆放石块、阻碍通行。面对复杂局面,峦庄镇党委第一时间统筹调度,执法队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国土、公安、农业、社保等单位及村委会协同处置。
在这一过程中,“五融工作法”环环相扣:执法队以法为基厘清权责、以理为引释疑解结、以情为桥沟通互信、以协为力推动联动、以稳为要确保长效,逐步将积案化解为“心结解、事了结、人和解”的良好局面。执法人员不仅宣讲《民法典》相关条款,更通过村干部牵线、逐户沟通、三轮面对面调解,推动双方签订承诺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该案表明,执法不仅是查处行为,更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治理过程。
类似成效在8月的一起违规搭建案件中再次得到印证。村民康某占用公共道路修建厕所和柴棚,影响通行与环境。执法队接到举报后,联合村委会现场勘查,依法讲解《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引导当事人主动拆除违建。表面是整治违建,实质是化解邻里心结。执法队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暖心,让执法过程成为普法课堂、沟通桥梁,既维护了法律权威,也赢得群众理解。
执法创新离不开能力支撑。峦庄镇高度重视执法队伍建设,2024年以来持续开展集中学法、案例研讨、以案促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办案、沟通与调解能力,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夯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执法队系统总结出三项支撑性机制:一是“党委统领、协同联动”,整合行政、司法、公安、村级等多方力量,形成共治格局;二是“依法为本、以理辅行”,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群众检验;三是“柔性执法、温情治理”,既依法办事,也注重疏导情绪、化解风险。这三项机制有机融合,共同构筑起“五融工作法”的实践基础。
“执法一件事,治理一类事,化解一片区”——丹凤县峦庄镇正将“枫桥经验”深度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镇村联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机制,健全执法监督评估体系,推动案件办理标准化、程序化、可视化,努力让执法成为秩序的“硬支撑”、民心的“润滑剂”,为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新峦庄注入持久动力。(张徐熙 王檀)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