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靖边县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自金桥中学的666名师生研学团。这支队伍以徒步远足的方式,从学校出发,历经近十公里路程,最终抵达博物馆,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历史课”。

当天中午,金桥中学七、八年级的666名师生在校内举行简短的出发仪式后,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龙山路一路前行。同学们精神饱满,步伐坚定,经过近两小时的徒步,顺利抵达靖边县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展厅,同学们立刻被丰富的馆藏文物所吸引。在讲解员生动的解说中,一件件静默的文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靖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学生们簇拥在展柜前,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这件青铜器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靖边在汉代属于哪个郡县?”
“这个陶俑为什么是这个造型?”
同学们争相提问,讲解员一一耐心解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实物的观察,让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而鲜活。八年级的王同学兴奋地说:“走了这么远的路很累,但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听到精彩讲解,感觉特别值得!”

此次金桥中学的研学活动,是靖边县博物馆今年接待的第13批研学团队。截至目前,博物馆已先后接待了靖边七中、榆林一中、宁夏民族大学、吉德堡幼儿园、马家峁中学等13批研学团队,累计接待2900人次。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靖边县博物馆推行“开门办馆、文化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文物收藏与展示的场所,更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课堂。

金桥中学此次将远足活动与博物馆研学相结合,创新了教育形式。学生们通过徒步磨练意志,通过参观增长见识,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靖边县博物馆将继续优化研学服务,丰富教育形式,让更多学子能够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历史,传承优秀文化,真正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供稿:靖边县博物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