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仁河口镇:庭院方寸地 振兴大文章

在旬阳、汉滨、镇安三县交汇的群山褶皱里,旬河与达仁河日夜滋养的仁河口镇,正以一方方农家小院为支点,撬动起乡村振兴的大棋局。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开发,却凭着“庭院经济+”的巧思妙想,让房前屋后的“方寸地”结出了致富的“金疙瘩”,铺展成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旬阳市仁河口镇的庭院经济,藏着“多元融合”的智慧密码。桥上村的梁祚能对此深有体会,曾经只够种瓜养鸡的小院,如今成了家庭农场的核心阵地——5亩稻田收获的谷子,经新添设备精细加工,蜕变为“水泉生态米”,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各地,还能为乡亲们提供代加工服务,“庭院+农场”的模式让年收入稳步攀升。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改造后的庭院还跻身省级研学基地的一部分,20余个石磨、风车错落陈列,每年仅房租就有1万多元,党员带头的示范效应,让村民们纷纷跟着干了起来。

不远处的圆圆共享农场更显生机盎然,鸡舍整齐排列,共享菜园绿意葱茏。0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张圆圆,靠着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用玉米、小麦等天然饲料喂养的禽畜备受青睐,她采用线上自媒体直播带货加线下实体售卖的双轨模式,鸡蛋礼盒、散养土鸡等农副产品月销售额稳稳超3万元。从“房前屋后种瓜菜”到“庭院里办产业”,村民们把闲置空间变成了“聚宝盆”,如今桥上村户均增收已超2万元。

农旅融合的画笔,让庭院风光更添韵味。作为国家3A级景区的水泉坪,春有千亩油菜铺金,夏有稻海翻波,秋有稻米飘香,冬有白雪覆原。依托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旬阳市首个省级研学基地在此扎根,以“稻、渔、游、果、蔬”为主题,开发出农耕体验、红色记忆等特色课程,2024年接待研学人员超5000人次,实现产值150余万元。不少农户顺势将闲置房间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邂逅“诗意栖居”;而丰产公社这样的庭院经济体,既能奉上家常美味,又能承接宴席住宿,成为游客歇脚休憩的好去处。西湾露营地、岩洞酒吧等新业态与庭院民宿相映成趣,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份蓬勃生机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与精准赋能的坚实支撑。镇党委书记刘忠涛表示:“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庭院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领群众抱团发展‘五小’产业,让党旗在庭院经济一线高高飘扬,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仁河口镇坚持“政府主导、村社主体、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机制,从政策支持农户添设备、办农场,到引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再到搭建研学、旅游等融合平台,政府的“搭台”让村民的“唱戏”更有底气。如今,90%以上的村民主动参与庭院经济建设,曾经的闲置土地重焕生机,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村容村貌与增收致富实现了双向奔赴。

从稻谷飘香的加工车间到直播带货的农家小院,从研学课堂的田间地头到诗意栖居的特色民宿,仁河口镇正用“庭院经济+党建”的生动实践,印证着“方寸庭院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大能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每一个庭院都生长幸福,在群山环抱的生态水乡中,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冯雪萍)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