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立足秦岭南麓生态屏障定位,以“改善人居环境、守护碧水清流”为核心,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努力擦亮“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底色。
靶向施策,实施多元化治理。坚持因地制宜,构建起“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多元化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针对不同村落条件推行差异化方案,在人口集中区域,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并配套管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在城镇周边,优先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在偏远分散区域,则结合厕所革命,通过生态化、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污水就近还林还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9.22%。
提质增效,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累计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7座、村级污水处理站29个,并对5个老旧设施完成升级改造,确保污水“应收尽收”,从源头减少直排现象。建立“专业化运营+标准化考核”模式,将已建成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制定运营管理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运营费用直接挂钩,压实管护责任。同时,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凝聚合力,形成多方治理格局。以生活污水治理排查整治为契机,强化全过程监管与宣传引导,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同频共振、共建共享。通过“六五”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监督和整治工作,自觉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提升村容村貌,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凝聚社会合力。(张娟)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