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吴起城管:以“绣花针”织密“民生网” 把“执法证”变为“服务卡”

华灯初上,微风轻拂,吴起的夜市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美食的香气四溢,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到处洋溢着这座小城的活力。

走进每一处夜市,只见,五彩的招牌灯光夺目,各色摊位整齐排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摊位,烤串滋滋冒油、臭豆腐香气独特、羊蹄蘸汁配料丰富,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食客们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除了美食,还有文创饰品、手工玩具等摊位,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秩序井然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值守。吴起城管执法人员坚持执法巡查,不时检查摊位摆放、周边油垫子铺设以及安全管理情况,让游客吃的放心。外地游客以及消费者向记者反馈:如今夜市布局更整齐,市民素质显著提升,文明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之美,在于善治。今年以来,吴起县城管局始终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围绕道路洁净提升、便民设施完善、市容秩序优化三大关键,以“绣花功夫”推进各项工作,既擦亮了城市环境“颜值”,又夯实了民生服务“里子”,让精细化治理成为“暖心城管”品牌落地见效的生动诠释。

IMG_256

从“冷面孔”到“热心肠”,让执法更有温度

“大叔,在马路边占道经营,这样很不安全,还容易影响交通,天快下大雨了,水果剩下不多了我们几个全部给你买了,你乘早安全回去”。这暖心的一幕发生在石湾转盘附近,几名城管队员见老人在医院通道路边售卖鸡心果和土梨,在宣传规范摆摊售卖行为的同时,主动掏钱买下老人剩余水果,劝老人早点回家。这柔性、温暖的执法画面被旁边的猪肉店老板拍下,获得了路人的纷纷点赞。这是吴起县城市执法“温柔”的一幕,也是坚决贯彻柔性执法理念的实践缩影。

IMG_256

吴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推进执法改革,深化为民执法理念,改变执法方式,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把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贯穿工作始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城市管理力度与温度并行。

从“投诉举报”到“主动倾听”,让群众声音能被听见。

今年以来,吴起县城管局探索开展“城市管理‘您说我听’征求意见”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企业人士和新闻媒体等围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民生领域,主动听取群众声音,直击城市痛点堵点,将市民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措施。

“陈豪湾石油小区居民很多,晚上特别繁华热闹,我们借助这地理优势想从事夜市经济,是不是可以多增设摊位?”“贺石湾市场周边停车难,能否划设临时泊位?”

城市管理不是城市管理部门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通过开展“城市管理‘您说我听’征求意见”活动,倾听群众心声,收集到群众代表建议意见24条,逐一作了处置回应,获得群众好评。

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让暖心服务走上街头

面对不同经营主体的需求,吴起县城管局坚持疏堵结合、服务先行,在合理区域科学设置“晨曦摊区”“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经营者规范经营;主动为有意愿合规经营的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指引,协助寻找固定经营场所。每一次劝导与沟通,都传递着吴起城管帮助大家融入城市、有序发展的诚意。执法不是目的,服务民生、规范秩序、促进和谐才是初心。

IMG_256

在便民服打造上,吴起县城管局对陈旧、老化的公共卫生间进行了维修改造,以“即脏即清”标准确保“人走地净”。这份用心收获了市民与行业认可,迎宾大道将军主题公园、东方大厦吴起广场、燕山台公园、双拥广场等多处公厕获得市民好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样步履坚实,已建成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等设施,智能回收箱覆盖居民小区,垃圾回收利用率稳步攀升,低碳环保理念逐步扎根社区、走进家庭。

这是吴起县城管局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综合行政执为依托,以民情驿站为载体,持续推动城市服务走向街头、走进民心。

通过拓展功能,把单一的执法点位转变为多元的服务驿站,实现了城市治理质效的新提升。

从“痛点”到“亮点”,让脚下安全得以守护

位于吴起县居民小区由于实行改造,大门外各种运料车辆出入致使路面破损严重,被称为“闹心路”。接到居民诉求电话后,城管相关部门紧张施工,数日实现华丽蜕变。昔日“打满补丁”的坑洼路面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平整的地砖大道。

“以前上下班,路面坑坑洼洼,车一过簸得厉害。现在平整又好看,开车心情都不一样了。家住旧居巷政府小区的居民民高兴地说。

IMG_256

市政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吴起县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在市政设施管养工作上始终“倾听民意”,分类实施基础设施维护管养和配套功能优化完善,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市政道路维修和城市窨井盖的监督管理,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了城市公共设施使用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到处赶”到“有序聚”,让摆摊不再东奔西走

“原来没有固定摊位,只能在人行道上或小区门口流动经营。现在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固定的经营场所,收入增加了,生活越过越踏实。”提及摆摊生活,老城区社区经营烤鱿鱼的摊主王先生这样说到。

吴起县城管局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工作宗旨,实施“划线经营+限时经营”管理,因地制宜设置夜市摊位15处、水果和农副产品临时摊位12处、早市便民市场4处,共计临时摊位187个,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同时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打造了将军主题公园、陈豪湾、刘渠子、开发区、二中等一批较为集中的特色夜市摊区路段,实现市容整洁、摊贩生计、市民需求三方共赢,周边环境“清爽指数”显著提升。

IMG_256

城市治理的密码,藏在小店升腾的烟火气中,写在隐患清零的执法文书上,更融于科技赋能下每一寸秩序与温情的共生共荣。从“绣花针”织密“民生网”,把“执法证”变为“服务卡”的扎实践行,正是吴起城管以“绣花功夫”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盼的生动答卷,一针一线,皆为绣就“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刘东旭)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