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具有深远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洛南县检察院从线索挖掘、环节优化、协同联动等多方面发力,推进救助工作在全覆盖、规范化及精细程度上的全面提升,搭建好服务群众的“暖心桥”,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和权益保障的新期待。
多点发力争取救助线索发现全覆盖。救助线索的发现是司法救助工作的难点,该院将线索发现从被动申请向主动摸排转变,及时发现工作中潜在的救助线索,确保“应救尽救”。加强内部配合,不定期对案管部门受理的案件开展回溯性审查,主动挖掘和全面排查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对接民事检察部门,及时移送发现的救助线索。深化外部联动,加强与残联、妇联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线索移送机制,搭建信息互通共享平台,精准识别潜在救助对象。推动数据赋能,调取妇联、残联、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台账,通过法律监督模型精准筛选救助对象,实现从人工摸排到智能筛查,有效破解线索不足难题。
多个环节确保救助案件办理规范化。为提升司法救助规范化水平,该院紧紧围绕“线索筛查、调查核实、跟踪回访”三个环节优化。对发现的救助线索,及时调阅相关法律文书,根据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要求,进行逐案筛查,确保每一个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都能及时得到救助。全面调查核实,通过查阅卷宗、当面询问等方式了解申请人家庭收入、实际损失、有无获得赔偿等信息,通过入户走访、村委核实等方式核查申请人家庭财产、生活支出、生活是否困难等情况,综合分析救助必要性,严把准入关。强化持续关怀,定期回访救助对象,了解后续生活状况,跟踪资金使用效果,确保救助切实有效。
多重举措提升司法救助成效精细化。开展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落实“为民办实事”要求的务实举措与重要抓手,需进一步落实落细司法救助各项工作举措,汇集多方合力。聚焦重点群体,将因案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妇女、退役军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司法救助工作的重点对象,针对该群体迅速启动救助程序,并加大救助力度。开展联合救助和多元帮扶,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纵向协同发力,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进行上下级联合救助。同时,积极协同民政、妇联、镇政府等相关单位,为申请人及其家属量身定制多元帮扶方案,实现司法与社会救助无缝对接。(张淼易)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