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税金融

佛坪农商银行:让“背包精神”跨越时空 成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马百党同志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扎根群众、实干担当”的奉献精神。通过深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他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青年员工应以马百党为镜,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

初心如磐:以“背包精神”诠释金融为民

马百党同志41年如一日扎根渭北旱塬,用磨旧的背包装起3.5万笔贷款,写下“零不良、零坏账、零人情款”的金融传奇‌。他始终将“方便群众,有利人民”作为人生信条,雪夜送款、协调农产品销售、为贫困农户定制信贷方案,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这种“挎包精神”启示我,金融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数字的堆砌,而在于能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新时代金融从业者更应摒弃“等客上门”的惰性,主动深入基层,像马百党同志一样成为乡亲们心中“行走的银行”‌。

‌底线如铁:用“三铁纪律”守护金融公平

面对人情社会的裹挟,马百党以“不讲信用不贷、手续不符不贷”的硬核原则,筑起农村金融的风险防线‌。他从不饮酒以防泄密,甚至因坚守底线被误解为“不近人情”,却最终赢得“诚信符号”的美誉‌。这一事迹深刻警示:金融从业者必须将合规意识融入血脉。当前乡村振兴信贷需求激增,更需以老马为镜,严防“关系贷”“面子贷”,通过透明流程和严格风控,让每笔贷款都成为浇灌产业的“活水”‌。

‌创新为翼:从“721工作法”看服务升级

马百党并非墨守成规的“老古板”,他首创“721工作法”(70%时间走访、20%时间调研、10%时间办公),通过打机井灌溉、推广特色养殖等方式,将信贷支持与产业振兴紧密结合‌。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传承他“脚底沾泥”的踏实作风,更要借助科技手段优化服务。例如,结合移动终端实现“背包银行”线上化,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农户需求,让老马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传承使命:让“农信旗帜”代代飘扬

从观影学习到主题会议,陕西农信系统正掀起“学马百党、做背包人”的热潮‌。作为后来者,我们不仅要记住他“零投诉”的业绩,读懂其背后的精神内核——对初心的坚守、对底线的敬畏、对创新的追求,更应担起新一代农信人的使命,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马百党的事迹如一面明镜,照见金融工作的本质是“人的事业”。他的背包里装的不仅是账本和票据,更是一颗赤子之心。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咱们当以马百党同志为标杆,让“背包精神”跨越时空,成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供稿:佛坪农商银行 吴欣雨)

 

责编:张颖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