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咸阳博物院:唤醒千年陶魂——战国骑马俑保护修复纪实

在文物修复的世界里,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载体,都承载着一段尘封的历史。1995年,在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出土的两件战国秦骑马俑,宛如沉睡千年的精灵,为咱们揭开了战国时期军事与文化的神秘面纱。如今,经过精心的清理与保护,它们以崭新的姿态重新与世人见面,而这背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守护。

此次进行保护修复的战国骑马俑,为泥质灰陶质地,呈残缺状态。其通高 14.5厘米、宽6.5厘米、厚6.2厘米,重226克,虽饱经沧桑,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战国时期工匠的精湛技艺。

IMG_256

俑身呈骑坐状,圆平的脸庞、高挺的鼻梁,头戴宽折沿帽,身着交领右衽短袄,下穿短裤,每一处服饰细节都还原了战国时期人们的衣着风貌。更为珍贵的是,衣领、衣襟、腰带、裤管以及帽檐均保留有红色涂彩的痕迹,虽部分色彩因岁月侵蚀而黯淡,却为研究战国时期的色彩运用与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初出土时,这件骑马俑表面附着大量泥土状附着物,不仅掩盖了文物的原始形态与细节,使纹饰、色彩等关键信息难以辨认,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外观,还可能对文物本体造成潜在威胁。

IMG_256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文物本体,还原其历史风貌,咸阳博物院修复人员采用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清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附着物,采用温和的清理手段,如使用软毛刷轻轻拂去表面浮尘,对于顽固污渍,选用合适的化学试剂,在严格控制浓度与时间的前提下,逐步去除污染物,避免对文物表面造成损伤。对文物的残缺部分进行细致勘察,记录残缺位置与形态,为后续可能的修复工作留存详细数据。

IMG_256

经过精心清理,这件战国骑马俑实现了惊人的蜕变。原本被掩盖的纹饰、色彩与造型细节清晰呈现,红色涂彩虽历经千年,却在清理后愈发鲜艳,交领右衽的服饰结构、宽折沿帽的形制等都一目了然。隐藏在文物表面的细微痕迹也得以显现,为研究者更准确地判断其年代、用途和工艺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物的真实历史价值得到进一步还原。(黄永生)

责编:杜鹏飞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