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非遗润童心 戏曲进校园

9月12日,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户县眉户曲子”的传承活动走进鄠邑区北街小学,为年轻一代搭建起感知传统文化的桥梁,助力非遗传承焕发新活力。

IMG_256

国家级非遗项目“户县眉户曲子”的历史可追溯至元明时期,由当时的北曲吸收眉县、户县一带的民歌俗曲融合发展而成,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其以清曲坐唱为表演方式,伴奏以三弦为主,板胡、笛子等乐器辅助,音乐体系丰富完备——涵盖36个大调、72个小调共100余个曲调,现存开篇曲子、演义类、传奇类等五大类150余种曲目。作为遍及西北的眉户曲子与现代眉户戏的“源头”,该项目不仅承载着地方民俗记忆,更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学术探索与艺术欣赏价值。

此次活动中,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保护层面,通过系统挖掘整理“户县眉户曲子”的历史文献、曲谱唱本、表演技法,通过数字化归档确保文化遗产“活态留存”;在传承层面,由非遗传承人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从基础曲调学唱、简单乐器伴奏入手,长年在我区小学学期内开展专业辅导,搭配趣味授课讲解曲艺历史与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魅力。

IMG_259

此次活动是区文化馆推动非遗“年轻化传承”的重要实践。通过近距离接触、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对传统曲艺的兴趣显著提升。未来,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还将持续深化“非遗+校园”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供稿: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