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女,汉族,41岁,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4年。
她始终以“用童心守护童心,用陪伴点亮成长”为教育初心,先后获评市级优秀乡村教师、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中队辅导员。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班级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其独特的带班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无私的关爱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各方面表现突出,成效显著,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先进集体、优秀班级。
注重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班级氛围
她深知班级文化是育人的软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沃土。她着力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体系。她利用工作之余学习《新教育》、《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将新理念、新方法融会贯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班级。
健全班规班约,实现民主自治
她组织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民主协商,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得到普遍认同的《班级公约》。公约内容涵盖学习纪律、行为规范、卫生保持、活动参与等方面,明确奖惩细则,体现公平公正。
注重公约的执行与监督,通过班干部、小组长牵头,全体学生共同遵守、互相督促,使班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创新特色活动,凝聚班级精神
她精心设计并常态化开展系列特色班级活动。如:设立“班级之星”评选,表彰在学习、进步、助人、劳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举办“我是劳动小达人”、“才艺展示”,激发学习兴趣;组织“经典诵读”、“阳光体育节”,增强集体归属感。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父母”、“传承红色基因”故事会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塑造了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班级精神风貌,形成了独特的班级名片。
创新教学
做乡村教育的积极探索着
乡村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资源有限,这是乡村教育面临的普遍难题。但她始终认为,困境不是借口,反而能成为创新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她结合乡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化教学”,将乡村农耕、民俗等本土元素融入课堂,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在写作景色时,她没有局限于课本中的图片,而是提前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这种“从生活中来,到课堂中去”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爱上了学习,更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凭借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她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在县级调研测试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县前列,她也多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调研成绩优异获得者”。
她深知乡村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个人,带动更多教师成长才能让乡村教育的“火种”越燃越旺。因此,她主动承担起学校教学改革的任务,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特岗教师。每当有新教师入职,她都会主动与他们结对,听他们的课,帮他们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指导他们设计教案、优化课堂环节。在她的带动下,学校多名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成为了教学骨干,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十载春秋,她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无数个日夜,她用坚守与付出守护着乡村学子的梦想。看着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小学毕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深知,自己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值得。未来,她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一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做乡村孩子的“引路人”,做乡村教育的“耕耘者”,在乡土大地上续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田建斌)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