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宜君县五里镇中心小学:润物无声育桃李 默默无语铸师魂

在校园的时光长河里,总有一些身影以独特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优秀教师就像在这长河中打捞最璀璨的明珠她们用点滴行动谱写着教育的动人篇章。

IMG_256

张雅玲 :大学本科 ,1989年9月参加工作,校级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宜君县五里镇中心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中队辅导员、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2017年10月“西北课改名校开放周”精品课展示者;2019年荣获县级赛教一等奖;2019年荣获宜君县作协“优秀辅导教师”;2021年荣获宜君县“优秀教师”。近年来多篇教科研论文获省市县级奖,多次参加省级课题,主持了县级课题,校本研修被评为优秀。

教育格言:桃李满园竞芬芳,碧血丹心写未来。

IMG_256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苦多。”为教育事业默默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五里镇中心小学教师张雅玲。她就像一棵树,牢牢地扎根在这片教育的沃土,风风雨雨,饱尝酸甜苦辣,但她无怨无悔。她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用忠诚与奉献践行一名乡村教师的神圣使命,用创新与务实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一、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她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不断探索创新,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是他多年来的一贯原则。尽管小学语文她已讲过多遍,但每次都会像上新课一样,从零开始教学,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她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多样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虽已到知命之年,但能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滋有味,点燃学生智慧火花。针对留守儿童,潜能生等不同的学生,以她多年积累的教学的经验,独特的引导方法,延承的教学风格,在她的教导下都有大的改观,成绩有所进步。听过她讲课的同学都说:“张老师使干巴巴的教材变得有血有肉, 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

IMG_256

二、润物无声,用“爱”浇灌

泰戈尔在诗中写到:“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她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三十五年来,张雅玲老师心甘情愿地做着“叶”的事业,做到了润物无声。她当班主任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的生活,注意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接触与思想交流,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爱”。留守学生小明,爷爷体弱多病,奶奶半身不遂,父亲离异,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艰难,看见别的孩子放学有爸爸妈妈接,上学有新的学习用具炫耀……,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厌学逃学的现象,爸爸生气要把他带到工地锻炼几天,张老师给他说前比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买学习用品,抽时间补差,让班级学生伸出援手从各方面帮助他,在“爱”的浇灌下,他的脸上洋溢着童稚的微笑。张老师就这样她把自己所带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病时,领其看病;有困难时,帮其解决;情绪低落时,与其谈心;以学生之忧而忧,以学生之乐而乐。她让爱存在无言的感动中,人性的光辉里,在默默奉献中不断延伸。

IMG_256

三、家校合作,共建“爱”桥

家校合作有利于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的张雅玲,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定期开家长会,她常常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在家情况,给他送去老师暖暖的爱。记得今年七月份冒雨去小曦家,他家日子很难过,妈妈有病不能照顾自己,屋子凌乱,张老师教他干家务,指导他学习的同时,还让他明白男儿当自强、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回到学校从各方面照顾,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IMG_256

四、锐意进取,不断提升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向优秀教师的学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养及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她不错过任何一个能够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外出学习,参与听课评课,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她既教书育人,又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张老师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平和的态度对待人、丰富的学识引导人、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她持书解惑的为师情怀,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作为教育事业的探索者,始终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价值。回顾走过的路,她只想说:我自己欣慰的是问心无愧,因为我在一直默默地奋斗,一直在努力,用真诚和爱心去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张雅玲)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