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城关一小,有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认可、同事敬重的教师:她扎根小学语文教学一线20余载,用爱心浇灌稚嫩心灵,用责任守护学生成长;她身兼年级主任与语文教师双重职责,以实干诠释担当,用协作凝聚力量,她就是郭艳老师,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努力践行“团结协作、以干克难,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一小精神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教20多年,郭艳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过硬的专业素养、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出色的管理才能,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新秀、安康市教学能手、安康市思政学科骨干教师、汉阴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精耕低段教学,锐意进取求卓越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习惯养成与兴趣激发至关重要。郭老师深知肩头责任重大,她始终秉持“耐心再多一点、方法再活一点”的教育理念,以“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鞭策自己,在语文教学领域不断探索、精益求精。面对六七岁孩童的特点,她摒弃枯燥灌输,积极探索符合低龄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抽象的拼音、汉字变得生动,她将“a、o、e”编成儿歌,把“山、水、日”绘成图画,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看看画画中掌握知识。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游戏、故事、表演、绘画巧妙融入拼音、识字、阅读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点燃孩子们求知的火花。她深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从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就格外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执笔姿势到书写规范,从预习方法到复习策略,耐心细致,反复训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她从不满足于已有经验,主动学习前沿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大胆尝试诸如“情境教学”、“趣味识字教学”“特色作业”等在低段语文中的应用。她的课堂生动活泼、高效扎实,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在校、县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示范课、观摩课广受好评,充分彰显了其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
倾注师爱匠心,以干克难护成长
“爱是教育的灵魂。”郭老师将母亲般的温情倾注给每一个孩子,尤其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干克难”的担当。她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她和学生约定好课堂上专门设计几个“专属问题”让他们回答,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辅导,让学困生逐渐转化。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经常找他们谈心谈话,细心地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表扬,在她看来,教育无小事,唯有以“干”字当头,克服一切困难,用爱和智慧才能叩开学生的心扉,护航他们健康成长。家长们常说:“孩子交给郭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这朴实的话语,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
发挥传帮带作用,团结协作促共进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这是郭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拥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郭老师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是年轻教师眼中的“引路人”和“定心丸”。她主动与组内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到班级管理、家校沟通,进行全方位指导。她经常推开自己的教室门,欢迎年轻教师随时听课;她也常常走进年轻教师的课堂,课后进行深入细致的评课,既肯定优点,更中肯地指出改进方向,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她牵头组织年级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带领老师们共同研讨教学难点、分享成功案例。
担当年级管理,追求卓越显成效
担任年级主任,郭老师展现出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智慧。她坚持以身作则,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她善于统筹规划,学期初就制定详尽的年级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她注重细节管理,从学生一日常规到大型活动组织,都考虑周详,确保安全高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组织编排节目难度大、任务重,郭老师主动牵头,根据组内老师的特点、特长,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无论是经典诵读比赛,还是六一儿童节、运动会文艺演出,她所带领的年级组参演的节目总能赢的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赞赏。
在年级组日常管理中,她始终秉持“团结协作、以干克难”的精神。面对任务,从不推诿,总是冲锋在前;遇到难题,从不退缩,而是召集大家共同商议解决。她关心组内每一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了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得整个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成效显著,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20余载春秋,郭老师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献给了孩子们。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城关一小精神,用匠心守护着每一颗童心,用真情书写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青年教师进步的阶梯,更是城关一小精神的优秀践行者和传播者。 (供稿:汉阴县第一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