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彬州市文化馆”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七夕星河畔,雅韵正当时。七夕节,承载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是中华民族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营造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浓厚节日氛围, 8月29日,由彬州市文化馆主办、豳风琴社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一场融合古琴、洞箫与诗经吟唱的文化盛宴,让现场观众沉浸在穿越千年的浪漫诗意之中。

IMG_258

本次活动是一场传统文化雅集,巧妙地将浪漫七夕与彬州大地深厚的“豳风”文化底蕴相结合,旨在引导市民在感受浪漫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七夕节背后所蕴含的勤劳智慧、家庭和睦、琴瑟和鸣的中华传统美德。

IMG_261

古韵新声 再现传统之美

此次活动以传统艺术表演为主要形式,现场嘉宾沉浸在典雅的文化氛围中。活动在悠扬的古琴演奏中拉开帷幕,琴声淙淙,韵味悠长,令人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随后洞箫声起,婉转低回,如泣如诉,将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现场,古琴演奏者指尖流转,奏出《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卧龙吟》等经典曲目以及《归来》、《不染》等现代曲目,其声深沉旷远,涤荡心灵。洞箫《情醉江南雨》声起,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完美演绎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古典浪漫意境。《半山听雨》一琴一箫的合鸣,为整个活动营造了高雅、静谧的氛围。

溯洄诗经 传承文化基因

本次活动中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深度的环节是对《诗经·豳风》中的《七月》和《伐柯》两篇的创意演绎。合唱团成员身着传统服饰,用现代合唱形式重新诠释古老诗篇。

IMG_276

《七月》是古代豳地(今彬州地区)人民一年四季劳作生活的宏大诗篇,其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诗句,生动描绘了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此吟唱,不仅呼应了七夕“乞巧”祈求心灵手巧的本源,更是对彬州本地悠久农耕文明的一次崇高致敬。

《伐柯》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起兴,阐述了婚姻中“遵循礼法”的重要性。在七夕节演唱此诗,巧妙地将浪漫爱情与婚姻礼制相结合,传递了“百年好合、循礼成家”的传统文化观念。

文化浸润 焕发时代光彩

此次活动通过琴、箫、歌等艺术形式,深入挖掘了七夕节关于劳作、技艺、礼制与和谐的深层文化价值,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IMG_284

此次活动圆满成功,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彬州市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一次生动实践。彬州市文化馆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供稿:彬州市文化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