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环境

柞水:生态蝶变 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画卷

在秦岭的怀抱中,柞水县宛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闪耀着绿色发展的光芒。近五年,柞水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好生态”与“好区位”叠加优势,先后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成功跻身西北首家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行列,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伟力,交出一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精彩答卷。

五年前,柞水的天空偶尔也会被污染,如今,每逢晴朗天气,柞水县城天空一碧如洗,“柞水蓝”成为百姓朋友圈里的常客。这背后,是柞水县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不懈努力。柞水县紧盯重点时段、区域和行业,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县一策”预警研判,开展砂石运输车辆、柴油货车、高铁施工等扬尘专项整治,加强加油站、汽修厂等挥发性有机物常态防治,PM2.5年平均值始终保持在25μg/m³以下,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从曾经的“盼蓝天”,到如今的“晒蓝天”,柞水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显著提升。

柞水县作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水源地之一,也是引乾济石工程为西安城区六大供水水源地之一,肩负着重要使命。过去,部分河道存在垃圾漂浮、水质不佳的问题。如今,漫步在乾佑河畔,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绿树成荫,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了让水更清,柞水县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持续推进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等项目,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和排查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率60.8%,高于全市5%,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环保志愿者田楠笑着说:“现在河道垃圾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土壤环境安全关乎“米袋子”“菜篮子”安全。过去,柞水县部分区域因矿山开采等活动,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风险。近年来,柞水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耕地保护,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工矿企业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测,督导有主尾矿库规范建设监测井、视频监控设施,筹措资金推进无主尾矿库治污、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率100%。市生态环境局柞水县分局局长张延安表示:“我们全力守护土壤环境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柞水县积极推进矿山恢复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起“拦、蓄、灌、排”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通过实施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稳定,建成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8.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91.2%,植被覆盖率高达88%,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成为生态“代言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柞水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柞水的生态建设藏着独特密码,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终南山寨、阳坡院子等一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扬,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柞水木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家湾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最佳旅游乡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正在柞水加速形成。

如今的柞水,生态美成了最亮的名片,产业兴化作最强的动能,百姓富绘就最美的图景。站在新起点,柞水县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负殷殷嘱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的绿意更浓,让柞水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用实际行动诠释“两山”理念的时代内涵,续写生态文明建设崭新篇章。(何恒娅)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