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黄陵县新区小学:薪火相传育桃李 先锋领航筑新篇

郑晓兰,黄陵县新区小学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延安市教学名师,延安市学科带头人。2019年成立“郑晓兰名师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载体,推进学校骨干教师体系建设。

IMG_256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黄陵县新区小学,郑晓兰老师始终践行着这句话。作为“郑晓兰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她不仅是深耕语文课堂的“排头兵”,更是带动教师成长、推动教学创新的“领航者”,用专业与热忱,在教育沃土上书写着“传帮带”的温暖篇章。

IMG_256

1999年从洛川师范学校毕业至今,郑晓兰已在教育一线坚守26年。从乡镇小学到新区校园,面对大多是农民子弟、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她没有止步于“教知识”,而是深耕“解难题”。看到孩子们写作文时“套话多、真情少”,作文教学陷入“模式化”的困境,她牵头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性的研究》《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研究》两项课题,把作文课堂搬进生活:带低年级孩子观察校园的花草等写看图写话,让中年级学生记录家人做饭的烟火气等练观察作文,引导高年级用文字定格“生活万花筒”里的故事。如今,“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成了新区小学孩子们的作文常态,低年级观察、中年级感受、高年级创新的作文特色,也成了学校教学的一张亮眼名片。

IMG_256

“自己优秀不算真优秀,团队进步才是真成长。”2016年获评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后,郑晓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参赛经验、教学心得系统整理,和同科老师一起“磨课”“研讨”。2019年,学校以她为核心成立“郑晓兰名师工作室”,她更是把“传帮带”做到了实处:组织集体备课,开展示范课,打磨教学课题。在她的带动下,工作室成了“骨干教师孵化器”——市级教学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逐年增多,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强。

IMG_256

不仅在学校里“传经送宝”,郑晓兰还把优质教学资源送到更多基层学校。2018年,她在“送教下乡”活动中,给隆坊小学的孩子们上《秋天的图画》,结合隆坊是苹果之乡这一特殊地域特点,以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为载体,展开活色生香的观察体验,让作文课充满秋的气息;2020年,她带着《他——了》《我的心爱之物》两堂示范课,走进5所基层学校,手把手教乡村教师“让作文接生活地气”;2021年,《生活万花筒》一课又让店头小学的师生们眼前一亮;2023年,《——让生活更美好》又再次走入三所基层学校,切实体现学情不同,习作内容和情感表达也各有妙趣。此外,她还多次站上培训讲台:在隆坊小学分享《童心童语》作文教学讲座,在联盟校培训中主讲《我手写我心》,把“生活化作文”理念传递给更多同行。这些年,她的作文课例三次获评“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还拿下过陕西省微课大赛创新课堂奖,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实录一等奖,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专业引领”的坚持。

IMG_256

更难得的是,郑晓兰始终保持着“追光者”的姿态:坚持写作20年,文章多有发表,尤其是其撰笔的小人物故事深得读者喜爱,宣传了乡土文化;每天坚持练习普通话,十年从未间断,只为了更有效地克服方言音困扰,给孩子更好的示范,同时也参加过演讲、朗诵等不同赛事,给孩子们诠释了有努力就有收获的身边榜样;为了教好书法,她专门报班学习,自己先练出一手好字,再带着学生一笔一画地写;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实际需要,怎么采用更适合学生的交流方式,让师生关系更和谐成为她的新目标,她又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学习心理学。“我想做一束光,照亮自己,也能引着更多人追光奔跑。”这是郑晓兰常说的话。如今,她不仅自己活成了教育路上的“光”,更带领着一群教师朝着专业成长的方向奋力前行,在新区小学的教育画卷上,写下了“薪火相传”的温暖篇章。(供稿:黄陵县新区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