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龙县交警大队宣传科紧密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促和谐”核心目标,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深入开展多层次、立体化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精准聚焦,强化重点群体靶向教育
“一老一小”守护计划
“银发护航”行动
组织中队民辅警联合社区,深入老年活动中心、集市,开展“安全过马路”“拒乘隐患车”主题宣讲2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礼品、折页、手册等3000余份。
“童行无忧”工程
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主题班会、“我是小小交警”主题体验等活动。抓住暑假前的关键时间节点,主动走进辖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涉及少年儿童的交通事故,确保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编印发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读本》1000余册。同时,在校园周边设置“护学岗”并同步开展宣传劝导。
职业驾驶人“固本强基”行动
重点运输企业“责任压实”
大队组织车辆管理所、交管科、宣传科对全县客货运、危化品运输企业负责人及驾驶员开展分批次、全覆盖的专题警示教育和法规培训,签订安全责任状。建立重点企业及驾驶员“红黑榜”制度,定期通报违法、事故情况。
新业态从业者“精准滴灌”
针对外卖、快递骑手,推出“灯塔计划”。在配送高峰时段,组织执勤民辅警于商圈集中区域设立“移动普法站”,对涉及新业态从业者交通违法进行“点对点”安全提示和违法劝导,涉及骑手150余人次。
农村居民“强基补短”工程
“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
组织宣传小分队,利用农闲、赶集日,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及60%以上行政村,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摆放事故展板、发放《农村交通安全手册》、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重点宣讲“一盔一带”、农用车违法载人、酒驾醉驾危害。
“村规民约”融入安全:推动将交通安全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
筑牢阵地,深化重点区域宣传效能
执法现场“即时普法”
在路面执勤执法、事故处理窗口、车驾管业务大厅等场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轻微违法者,推广观看警示教育片、参与志愿劝导等“柔性执法+普法教育”模式,全年教育转化5000余人次。
窗口单位“长效宣教”
在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管所等窗口单位,设置固定宣传栏,播放宣传片,摆放宣传资料,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社区/农村“最后一公里”
在居民小区出入口、村委会、文化广场等人流密集处,设立固定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内容。结合“千村宣教”行动,利用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开展纠违、劝导、宣传。利用社区/村组五级微信群,常态化推送安全提示和警示案例。
成效显著,社会效应日益凸显
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通过广范围、深层次、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及普法教育,群众对“一盔一带”、酒驾危害、路口让行等重点法规的知晓率大幅提升,主动咨询交通法规、安全参与活动的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
重点违法有效遏制
全年涉及“一老一小”的重点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外卖、快递骑手头盔佩戴率持续上升,重点运输企业车辆超载、超速、逾期未年检等违法也有所下降,农村地区涉农用车、酒驾事故同比下降。
社会共治格局初成
“一老一小”“小候鸟”、重点车辆驾驶人等群体积极参与,主动邀请媒体宣传报道亮点,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增强,部门联动更加紧密,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参与文明交通的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黄龙县公安交警大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载体,深化精准宣教,拓展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龙、法治黄龙贡献交警力量。(供稿:黄龙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