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汉滨区关庙镇:聚力“五心”攻坚,擘画“千万工程”和美新画卷

炎炎夏日,行走在汉滨区关庙镇316国道沿线,一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的乡村建设攻坚战正火热开展。机械出力、干部奔忙、群众参与,从拆除违建到提升风貌,从整治环境到发展产业,一幅“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绵延13公里的关庙“千万工程”示范线上徐徐铺展。

IMG_256

高位谋划,打响示范线建设攻坚战

关庙镇“千万工程”示范线以316国道为轴,东起龙王泉村神滩河口与早阳镇交界处,西至江北办交界处,镇党委、政府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关庙的关键抓手,锚定“千万工程”示范村6大类41项指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核心任务,制定了详尽的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民主体、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措施。

镇党委书记鲁波、镇长李运山亲自挂帅,成立专班,建立项目、责任、督导“三单”推进机制。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分片包干,镇村干部全员下沉,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吹响了示范线建设冲锋号。

IMG_257

 “五心”发力,破解拆违治乱硬骨头

推动“千万工程”示范线(村)建设,特别是316国道沿线及城乡接合部的拆违治乱,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涉违涉乱设施年代久远、涉及生产经营刚需、群众期望值高等诸多困难,关庙镇创新推出“一联五包”责任制度,即包群众思想转化、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包工作成效巩固、包危乱建筑拆除、包到户项目落地。

提炼出“五心”工作法破局,以铁腕决心依法强力攻坚,整合多部门力量逐户突破难点;以必胜信心深入宣传动员,“一联五包”干部带着感情、政策和方案深入包联户,耐心宣讲法规政策,帮群众算清“长远账”“环境账”“安全账”,争取主动配合;以无私公心确保公平正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政策标准,全过程阳光透明,自觉接受监督。镇纪委全程介入,对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零容忍”,以铁纪保障公平;以为民初心用心纾困解难,将依法拆违与用心服务紧密结合。针对316国道沿线汽修、汽配、小五金等个体经营户众多、环境散乱的现状,镇政府正着手统一规划,打造管理规范的产业街区,努力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以上下同心凝聚强大合力,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驻点督战,包户干部现场办公,“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销号”闭环管理高效推进,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确保责任路段任务高效推进。

IMG_258

成效初显,和美乡村建设加速度

在“五心”工作法和强大合力的推动下,关庙镇“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人居环境焕新颜。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纵深推进,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原则,紧扣“规划引领,按需设计,突出重点,连点成线,以线扩面,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工作要求,金星村、沈家岭社区、龙王泉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稳步实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公路提升、线缆整治、绿化美化等工程同步展开,安全饮水改造、村牌路标、门头牌匾和文旅节点提升等项目有序实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蓄动能。依托安康湖、龙王山、龙王泉富硒水等资源及文化元素,塑造“山湖揽胜地,硒旺龙王泉”地域品牌,推动农家乐、民宿升级,打造“城东会客厅”。利用国道和近城优势,发展商超汽修、仓储物流、设施蔬菜等产业。庭院经济奖补政策落地见效,引导村民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作坊,拓宽增收渠道。

当前,长效管护机制持续落实,巩固“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成果,推动村庄环境向“干净、整洁、有序”常态化迈进,关庙镇干部群众正全力以赴补短板、明标准、强举措、赶进度,为全区“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贡献坚实的关庙力量。(邝安琪)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