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景象。连片的银灰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鲜嫩的香菇饱满厚实,既承载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也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规模化种植提质效
产业根基持续夯实
“咱们村共建了85个食用菌大棚,涵盖香菇、羊肚菌等多个品种。为提升产量和品质,不仅采用木腐、草腐两种科学种植方式,还在镇农综站指导下推广熟料栽培技术,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村支部书记张惠芹介绍,通过规模化布局、专业化管理,北斗村食用菌产业已形成稳定产能,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今年2月以来,基地进入持续采收期,一个菌棒可产菇4—5茬,采收期能延续至7月。头茬采收结束后随即上架新菌棒,实现“一棚多收”。目前,30个大棚共培育菌棒54万袋,预计总产量可达64.8万公斤,产业规模化优势持续释放。
联农带农促增收
共享发展丰硕成果
“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80元,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比在外打工稳当。”50多岁的村民杜淑芳一边采收菌菇,一边算起“幸福账”。曾常年在外务工的她,如今成了基地的固定工人,像她这样长期在基地就业的村民有30余人,大家通过辛勤劳作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北斗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该村集中流转土地120余亩。在发展食用菌的同时,同步推进蔬菜、巴旦木等多元产业,累计吸纳1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1.8万元。从田间地头的忙碌身影,到丰收时节的满脸笑容,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印证着产业发展的民生温度,也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亮。
如今的北斗村,以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更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奏响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增收乐章。(杨帆)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