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白河县宋家镇:三力协同筑根基 多维发力树新风

近年来,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人情负担重等难题,白河县宋家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开展“除人情陋习 树文明新风”行动为抓手,坚持宣传浸润、实践塑形、制度固基三管齐下,聚力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逐步形成了乡村和谐、崇德向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

IMG_256

拓展宣传维度提升“向心力”。延伸广度普及教育入民心。针对易反弹的“升学宴”“谢师宴”等陋习,坚持未雨绸缪。今年6月,巧妙结合新高考政策公益讲座,同步开展新民风主题宣讲,引导300余名群众自觉摒弃陈规,倡树新风。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在太平社区召开“抵制大操大办”主题代表议事会,集思广益形成“强化宣教、完善村规、党员带头”等10余条惠民生、接地气的“金点子”。拓宽深度文化涵养润无声。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茶旅文化节”“村歌大赛”“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和“除人情陋习 树文明新风”“集体升学礼”等主题活动,在以文化人中推动移风易俗浸润民心。今年以来,开展春茶开园活动,村歌大赛、“戏曲进乡村”等20余场次,惠及群众数千人。彰显温度精准滴灌求实效。线上依托“茶香宋家”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常态化推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新风故事。线下灵活运用主题党日、院落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讲。特别是创新结合“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在“四访”活动中,以“小范围、面对面、拉家常”的温馨方式开展新民风微宣讲30余场次,让道理讲到心坎上。

IMG_257

用好实践载体激活“创新力”。典型先进带动。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四类家庭”“孝义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性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各类先进典型20余人,树立可学可鉴的身边典型,实现广大群众人心思进、见贤思齐,带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新风正气传得开”的生动局面。志愿服务行动。创建“渔鼓传声”“田间课堂”“老柴调解”等志愿服务项目,将全镇党群服务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关键阵地实施资源整合,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0余次,惠及群众超过2000人次。“红白理事”促动。各村(社区)成立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教师、新乡贤、“都管”“支客”为骨干成员的红白理事会,规范红白事操办行为,事前上门宣传引导,事中主动帮助服务,劝阻制止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引导全村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近年来各村(社区)集体举办升学礼20余场次。

IMG_258

健全长效机制培元“约束力”。党建引领聚合力。将新民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节俭养德、抵制陋习,以“党风带政风、政风促民风”,形成全员参与的共治格局。监管联动强震慑。强化部门协同,镇市场监管所定期深入辖区内农家乐、餐馆等重点场所,加大教育排查整治力度;镇纪委严查党员干部违规大操大办生日宴、升学宴等行为,对顶风违规形成有力震慑,更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滋生土壤。村规民约固根本。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用“约定俗成”和村民自治规范日常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群众,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效减轻了群众在人情往来、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沉重负担,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如今,文明节俭之风劲吹,孝老爱亲之举成习,崇德向善之念扎根,这些新观念已深深融入群众心间,从共识走向行动自觉,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纽带,勾勒出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乡村新图景。(来源:安康文明网  作者:张琳琳)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