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农信汉阴农商银行经开区支行凭借热情、专业、高效金融服务,为客户办理一笔残损币兑换业务,赢得了客户点赞。
7月9日早晨,李女士提着手提袋忧心忡忡地走进经开区支行大厅现金窗口,拿出了两沓多数已经褶皱、粘连甚至霉变的现金,有的布满霉斑,有的纸张发黑,有的模糊难辨。经柜员询问得知,原来这是李女士家中已故老人深藏在红薯窖中的两万元积蓄,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这还是后来在修建房屋过程中无意间才发现该笔“血汗钱”。
看着李女士面露难色,经办柜员易甜甜轻声安抚道:“姐您别担心,像这种破损币按规定是可以兑换的,您放心,我们尽全力帮您清理核对好,按标准给您兑换。” 面对折叠粘连、破损严重的特殊“残币”,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有条不紊地开展清点核验工作,对粘连一起的纸币,细致谨慎地剥离粘连的纸币,对于破损严重的,则凭借专业经验,尽量拼接复原,严格仔细逐张比对辨别真伪,评估可兑换比例,尽全力保障客户的利益。同时,在清理核对过程中,经办柜员还向李女士普及人民币等金融知识。
“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尽管这些钱破损严重,但也是老人家积累大半辈子的心血,我们必须分毫不差地兑换到位。”运营主管曾恕花讲到。一张、两张、十张……历时2个小时,工作人员最终完成200张破损纸币的兑换工作。“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挽回了损失。”李女士接过整齐的新币时激动地说道。
每一张纸币,无论新旧,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份托付,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全力守护。这笔红薯窖中“抢救”出的两万元残币兑换背后,正是汉阴农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从老年人不熟悉智能设备使用时的“一对一”指导,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量身定制”方案,再到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无论是残损币兑换这样的“微服务”,还是助力实体经济的“大举措”,汉阴农商银行始终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围绕群众和企业的金融需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下一步,汉阴农商银行将持续坚守金融初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人民币现金知识宣讲,扎实做好残损币及零钞兑换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曾恕花)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