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野生鱼类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白河县西营市场监管所主动担当,围绕“捕、运、售、食、玩、宣”六大关键环节,联合镇执法队、林业站、公安、村级护林员、食品协管员,通过构建“检查+承诺+公示”三维联动体系,全面筑牢野生鸟类及野生动物、野生鱼类保护防线,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市场监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多维联合检查,织密全链条监管网
在白河县西营镇的山林与街巷间,一场覆盖全链条的监管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镇林业站加强护林员责任落实监督,要求各村护林员对所管辖山林区域进行全方位巡山查看,做好巡山记录登记,对可能存在的非法捕猎迹象进行重点巡查;村级护林员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每日穿梭于林间小道,成为守护山林的“移动哨兵”,一旦发现非法捕鸟网、捕猎夹、设置陷阱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处理。
市场监管所联合食品协管员重点对农贸市场、商超、农家乐等餐饮场所等进行检查。执法人员仔细核查商户的进货台账、销售记录,严查是否存在非法售卖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野生鱼类及其制品的行为;深入餐饮单位后厨,检查食材存储情况,杜绝“野味”流入餐桌;同时对五金店等场所进行排查,防止出现非法捕猎工具。此外,针对运输环节,联合检查组在和公安交警对主要交通要道设卡抽查,阻断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通道。
签订保护承诺,压实经营主体责任
为从源头上遏制“野味”消费,西营市场监管所积极引导餐饮、农家乐等餐饮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会议,向经营户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培训会后,全镇 40 余家餐饮单位负责人郑重签订《野生动物保护承诺书》,承诺不采购、不加工、不销售任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在菜单、店招、广告中使用“野生”“野味”“汉江野生鱼”等误导性词汇。在全镇4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市场监管局温馨提示:“不得制、售、食用野生动物及制品”,在人员集中区域张贴保护野生鸟类、野生动物海报20 余张,宣传横幅30余条,利用线上村(社区)微信群发布保护野生鸟类及野生动物信息推送,5000余受众知晓,部分餐饮单位还主动在店内张贴“拒绝野味,从我做起”的宣传海报,设置宣传展板,向消费者传递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责任。
红黑榜单亮相,激发社会共治活力
为强化监督效果,西营市场监管所在前期推行的红黑榜公示上创新推出市场经营主体就保护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野生鱼类与红黑榜公示综合监管机制相连接。对违规违法在“捕、运、售、食、玩、宣”六大关键环节的市场经营主体与红黑榜综合考评相捆绑,西营市场监管所联合相关部门,根据日常检查、群众举报等情况,对市场经营主体的野生动物保护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宣传的经营单位,将其列入红榜名单,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镇内公告栏等渠道进行公开表彰,并在政策扶持、信用评级等方面给予倾斜;而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经营主体,则纳入黑榜公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后续监管频次,督促其限期整改。
红黑榜制度实施后,在经营主体间引发强烈反响。登上红榜的“老汤牛肉馆”餐饮店负责人表示:“红榜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激励,我们会继续做好表率,为保护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野生鱼类贡献力量”。
西营市场监管所通过“检查+承诺+公示”三维联动模式,有效提升了野生鸟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成效。下一步,西营市场监管所将持续完善这一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镇村、站办所间协作配合,凝聚起全社会保护野生鸟类、野生动物、野生鱼类的强大合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珍禽异兽自由栖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作者:谭义涛)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